“只要能找到一份好差事,白干半年一年又有什么关系呢!”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浙江工商大学毕业生张亮这样说。
据浙江省人才招聘市场资料显示:当前已进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求职的高峰期,“零工资就业”的人开始出现。
据浙江省人才招聘市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就在今年杭州的几场大型人才交流会上,几名甚至几十名大学生竞争一个很不起眼的职位是经常的事。为了增加竞争力,一些应届毕业生“主动”选择“零工资就业”,不惜“牺牲”原应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再要求用人单位尽他们应尽的义务--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张亮告诉记者,他学的计算机专业,当年报考的时候还十分热门,如今毕业了,工作却相当难找。一些大公司、大企业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直接说“不”,而一些小的单位,他们又觉得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几场招聘会下来,张亮觉得自己想要在杭州站稳脚跟,首先要具备实际工作经验,而到大公司实习可以给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像我这样,直接跟用人单位提出不要工资,只要进单位实习的学生还不少。”张亮告诉记者,他们这届毕业生一般家境都还可以,因此可以接受不要工资、先实习的新型就业模式。
面对凸显出来的“零工资就业”现象,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刘志军认为,“零工资就业”不能提倡。他分析说,“零工资就业”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廉价推销自己的同时,给其他求职者带来了更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时,抱着不要工资只要工作的愿望来求职,往往会被惟利是图的企业利用。
刘志军说,劳动法规定,即使是试用期双方也应该签订合同,报酬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在这方面,用人单位应当自律,不能“趁火打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