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长不到一米的石柱显现出徽商在杭州的活动轨迹。本报新栏目“老底子的事”自开出之后,读者的报料每天不断。日前,文史爱好者余家明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在杭州南星桥一带晃悠的时候发现了一段石柱,我凭直觉这里头肯定有故事。你们赶紧过来看看吧。”
余家明口中的这段“有故事”的石柱,就躺在杭州市级文保单位“中河南段古桥及古泉——水澄桥”的边上,长不到一米,上面写着“浙东徽商课商木业公所”几个字。石柱呈青色,看上去明显是被折断的,混在一堆建筑垃圾之中,不远处是一个正在修建的楼盘。
对杭州民俗怀有浓厚兴趣的余家明对记者说,“我琢磨当年这里徽商云集,正是他们的生意来往使这里成为一个木材交易中心,还建起了这个公所。看看这段石柱就知道当年这个公所有多气派了。”
网上一篇名为《从杭州的徽商看商人组织向血缘化的回归》的文章中说,“徽商在杭州的活动由来甚早,势力甚大。大抵南宋时散州木商、茶商等在杭州已相当活跃。明代成化后,大约弘治、正德间,徽商在杭州已是人多势众。”
资料显示,木业是徽商在杭州的主要经营行业之一,“徽州盛产木材,冬时砍木,待夏时河水泛涨,寄一线于波涛巨浪中,至浙贩卖,获利颇巨。其线路,出浙江省,由严州;出江南者,由绩溪顺流西下,为力甚易。”
“徽商善于利用血缘、地缘关系,形成地方商人集团。随着徽商在杭州侨寓人数的增加,他们携亲带友,居住在一起……他们还热衷于置义产、办会馆、公所。”
杭州市历史学会理事丁云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段石柱应该是清末民国初期的东西。那个时候,杭州南星桥的木业非常发达,木头从钱塘江运抵后,通过中河运进杭州城。“在我小的时候,南星桥还是一个木材流通业非常发达的地方。”
丁云川还说,“这个公所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协会,当时的商人们就在这里商议木材的价格、制订行业规则、交流信息、休闲娱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