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浦东新区去年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后,浙江也开始为获得类似重大改革“先行先试权”发力。消息人士近日向记者透露,由杭州市政府拟定的《杭州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框架方案》已得到浙江省政府同意,将上报国家发改委。若获批,杭州有望成为长三角甚至全国第2个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实验区。
记者了解到,除杭州外,“温台模式”发源地之一———台州也将申报“中国民营经济创新试验区”提上日程。在改革开放营造的制度先发优势逐渐消弭后,探索“十一五”期间再创地方经济发展“新动力”,一向具有体改“冲动”的浙江已箭在弦上。
杭州希望通过取得重大改革“先行先试权”保持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
“杭州方案”将报发改委
对杭州申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消息,昨天,该市发改委一内部人士予以了证实。据介绍,2月上旬,浙江召开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听取杭州关于《杭州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框架方案》的汇报,并要求“抓紧上报,同时做好后续工作”。由省长吕祖善任组长、18个省级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于去年8月,是该省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而设的高层次领导机构。
记者获得的《杭州市发改委2005年改革工作回顾》披露了杭州申报试点的来龙去脉。材料显示,申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建议最初由杭州市发改委提出,旋即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多次批示;随后,该委赴京向有关部门汇报,提出申报思路,逐渐草拟和完善框架方案。
记者未能获悉框架方案具体内容,不过,从官方公开资料的只言片语中可见端倪。杭州市政府2月下旬在杭州“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该市将“以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完善改革工作推进机制,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构筑利益平衡机制方面寻求新的进展”;《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则称,将以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根据上述2份材料,杭州今后一段时间体制改革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深化国企改革、改善民营经济体制环境、加快公用垄断行业改革等;创新公共财政体系,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欲获“先行先试权”
据悉,依照框架方案,杭州希望通过取得重大改革“先行先试权”保持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最终目标指向“攻克改革难点,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浙江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专家认为,这可能正是浙江和杭州主要领导力挺框架方案的主因。
据分析,近10年来,浙江经济发展保持高速增势,一个主要因素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制度先发优势。但时至去年上半年,浙江经济开始出现增速下滑的迹象,“制度红利”支撑效应递减的矛盾逐渐凸现,“如何使体制机制再次创新,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保障,已是决策层急需破解的命题”。
而对杭州来说,其申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冲动”则源于身为浙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中心地位”近年来有所削弱。杭州市发改委此前所做的《杭州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研究》透露,尽管杭州GDP占全省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2%左右,但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却由1978年的31.64%一度下降到1997年的21.5%,下滑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即使到2003年,这一比重仍仅维持在24%左右。
因此,“下一阶段,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最大限度地构筑创新要素区位禀赋优势,奠定区域价值链分工地位,重新定位和明确中心功能和作用是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思路研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