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名牌大学的幌子招生,贿赂中学班主任揽生源,以诋毁兄弟院校来标榜自己学校。虽然,全国各高校在我省的招生情况总体良好,但这样的招生伎俩,在往年高校招生中时有出现。
而每年到了这个时间,各类招生宣传又将铺天盖地,有时候真是真假难辨。
昨天,一位实在看不惯这些做法的高校招生老师,向记者揭露了招生时一些常见的骗人招数,并一一进行了分析。他建议,考生和家长多向当地招办咨询,或直接上各类官方招生网站查看。
招数一:打着名牌大学的幌子招生
去年,江西一所“重点大学”来浙江招生。在招生说明会现场,该校老师说他们是重点大学,毕业文凭过硬、含金量高。
当时,我省就有20多位考生听信了招生介绍,根本没有通过其他途径去核实招生信息,便填报了该校。
到了9月新生入学时,考生和家长高高兴兴去该校报到,结果竟被告知:他们填报的其实是另一所不知名的高校,两所高校是有一些合作,但教学上还是完全独立的。
提供虚假信息这个招数还是比较常见的。有的高校爱往脸上贴金,往往在硬件设备和师资方面夸大其词,比如说只有五百万元投入的教学设备,他们可能会说成投入近千万元。而有些高校则喜欢含糊其辞,比如说,家长咨询高校师资力量时,某些“高校里高级职称”的教师并不多,那他们则会回答“中高级职称的老师很多”。
招数二:贿赂中学班主任招揽生源
极个别学校由于各方面原因,招生很困难,甚至还会采取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
比如,通过贿赂中学班主任招揽生源。去年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省内一所中学的老师建议几十位学生填报某一所高校,“多填一个学校也不要紧,反正不一定被录取”,结果班里很多学生都填报了该校。
不过,当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发现,他们都被同一所大学录取了。事实上,以他们的高考分数完全可以被更好的大学录取。
招数三:“提醒”考生不要填报受处分学校
这个招数,我省也有一高校曾使用过。
一般来说,每年招生季节前,教育部门都会对高校进行审核,包括学校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学生床位、学生人均读书拥有量、教学用房等10多个指标进行考核,然后给指标不合格的学校发出红牌和黄牌警告。
而一些高校竟复印了当年的不合格学校名单,邮寄给各所中学师生,并建议考生不要填报这些学校。
这是一种诋毁或变相诋毁兄弟院校的现象。
招数四:“肯定录取”随口荡荡
往年招生季节,常有高校随意向家长作出承诺:你报好了,我们肯定录取。
去年,上海一所重点高校招生老师对诸暨一位考生和家长说,只要报考他们学校就一定可以录取她。而实际结果出来后,该高分考生并没有被录取,因为报考该校相同专业的考生当年考分都非常高。
在每年的招生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所以每个学校的承诺都不能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