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捐助一位‘公益班’的学生每年只要3000多元,那我一定要捐助两个。”近日,一位好心人拨通了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公益中学书记张焕章的电话,要求捐助该校“公益班”的学生。
校长谢联平告诉记者:“‘公益班’基本上由我校去年从建德招收的贫困生组成,近一年来,不但学校减免了他们近万元的学费,全体师生和外界的好心人也伸出了援助之手。”
捐钱捐书捐水果
捐钱捐书自不必说,“公益班”教室里图书角的藏书量在全校都是首屈一指的。“图书角的书通常是由学生自己从家里拿来的,‘公益班’的学生由于家境原因拿不出什么课外书,全校学生和家长便一起给他们捐。这样一来,他们班的藏书量能不可观么?”校长谢联平笑着解释。
但最让张焕章印象深刻的还是去年冬天在教师办公室看到的满桌子的水果。“当时我真的是愣住了,又是苹果又是香蕉,几乎什么水果都有,还以为是老师们拿来自己吃的呢。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公益班’的生活老师那几天发现许多学生因买不起水果导致便秘,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别的班,结果就引来这一屋子的水果,都是其他班的学生送的。”
花钱学关爱
除此之外,该校还设立了助学帮困基金,组织学生们开展义卖、“助人书市”等活动,随时为贫困生提供帮助。可作为一所民办中学,在很多人眼里是靠收取一定学费才能正常运转的学校,如今每年花30万元培养贫困生,有人不禁质疑:“这样不会亏本吗?学校到底图的是什么?”
“首先想帮助一些贫困生走好‘求学之路’,再者就是‘花钱买感受’。”谢校长向记者坦言,“作为民办学校,我校学生的家境大都不错,因此较容易养成自私、懒散等毛病,不太会去关注他人的感受。现在有了‘公益班’,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帮助该班的同学,逐渐学会了关心与爱护他人,增强了社会责任心。”
富家女的蜕变
至于一位富家女在“公益班”发生的蜕变,应该算是该校开办“公益班”最意外的收获了。
据了解,这名学生家境不错,但因为需要长期住校,在她父亲的一再要求下进了“公益班”,可她的一些生活习惯和做法使其在刚进“公益班”的一段时间内有点不适应。
“‘公益班’的孩子都特别勤奋,看到她懒散的样子难免会提点意见,她曾经甚至动过换寝室的念头。”班主任吴筠林感叹地说,“不过在老师的引导下,双方都能很快相互理解,她现在无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对待生活,态度都比原来积极多了,简直面貌一新。她爸爸现在总说,当初决定让她在我们班插班特别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