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厕杯水车薪
既然农户在老房子里改造厕所难以实现,那么建造公厕是否就可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呢?
但记者采访到的情况很不乐观。据悉,目前黄田畈旭光、建胜、永乐3个自然村共有外来人口500多人,但只有两座公厕。其中的一座在小商品市场边上,据说是市场的配套设施,原先由工商所管理,卫生状况倒也说得过去。但是几年前工商所撤销后,这一公厕就无人看管,目前根本无法使用,晴天臭气熏天,雨天污水横流,周边的经商户叫苦不迭。2004年,旭光自然村考虑到外来人口较多,投资4万元建造了一座公厕,由专人管理。结果,区区两毛钱“阻”住了外来人员入内,加上厕所建造在离村中心较远的车站边上,一旦内急,谁都只想就近解决,不可能往那里跑。因此,公厕建成后除了一些长途过境车的乘客,就只有附近企业的员工以及外来经商户使用。
“换句话说,即使这座公厕免费对外开放,也不可能满足需求,两座公厕,500多名外来人员,这个比例太不合理了。”看管公厕的蒋茶花大妈说。
“看来,农村的厕所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画水镇上的一位退休干部说。据他了解,作为东阳市乃至金华市最大行政村的画溪村,居然没有一座公厕,而村中的老旧房子非常密集。因为如厕难,画溪村里的不少水塘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大小便污染,这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的其实是农村规划中的漏洞,就是在规划中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员的方便问题。”这位老干部说,他曾经建议村里在旧村改造时,专门设立一处外来人员的集聚区域,同时在村里多设几处公厕,尽可能地设在生活区。但由于黄田畈处于画水镇政府所在地,这一设想实施可能有点难。“如果硬件不改善,不管外来人员的卫生意识有多高,还是难以解决这一尴尬现象。”这位老干部说。
记者在多处村庄的采访中了解到,外来人员的“如厕难”其实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村庄整洁度。不少村民反映:乱扔垃圾的问题好解决,毕竟现在都有专人保洁;居室脏乱差也好说,画溪村就曾经在非典时组织村干部上门对外来人员进行宣传并督促他们对出租房进行大扫除、保持良好的通风;但只有对“方便”一事,至今还没有治本之策。
收费公厕开办了一年多,每天收取的费用合计只有两三元,远不足以维持公厕的经营成本。采访时,画水镇黄田畈村负责管理村里唯一一座收费公厕的蒋茶花大妈无奈地说:“我们就权当行善了。”
是公厕的“客流量”不够大吗?从蒋大妈的述说看来,以目前的使用人数,应收费用远远要高于这个数字,但是,许多人在“方便”之后,并没有自觉交纳两毛钱的费用,由于他们急匆匆而来,蒋大妈不好意思在他们解决问题之前拉住他们索要相关费用;但他们在施施然离去时,对“收费公厕”的牌子竟视若无睹……
黄田畈村旭光自然村的这座公厕建造于2004年。当时,村干部听取了村民的意见,结合村内外来人员比较多的情况,投资4万元建成。公厕投入使用后,村里将之交给蒋茶花管理,当时说好收取的费用全部归蒋茶花所有,而公厕的维护成本除水、电等大头由村里支付,像手纸什么的由蒋茶花自负。
虽然这并不是一件美差,但善良的蒋茶花还是担当起了这一任务。让她想不到的是,许多前来如厕的人并没有主动交纳费用。按通常的做法,顾客在进入公厕时,就应主动交纳费用,然后领取手纸如厕。然而许多人并没有这样做。一开始,蒋大妈还以为他们内急,就没有说什么,可当他们出来时,也并没有交费,如入无人之境。眼看这些人要走到大门口了,蒋大妈才急起来,拉住他们要求交费。这时,一些人会掏钱补上,而另外一些人则不高兴了,他们问蒋大妈:“现在城市里公厕都免费使用了,怎么你们乡下还要收费啊?”趁着蒋大妈发愣的当儿,不少人就溜之大吉。如此几次下来,蒋大妈就觉得心灰意冷了:“每次长途车一停下,一大堆人就往里冲。公厕的大门这么宽,我一个老太婆怎么拉得住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不交钱就走了。”更让她想不明白的是,一些本地的村民也经常不交费,碍着人情面子,她也不好意思去索要。记者找到公厕的时候,蒋大妈并没有在岗,只见边上的楼房里冲出一个男子,闪进公厕,并没有交费。
由于很多时候,蒋大妈这个“收费员”形同虚设,于是她也不愿长时间待在这里。除了必要的打扫工作外,有时候她就到街头走走,如此一来收费公厕差不多就等同于免费了。“10个人里面有5个人交费就很不错了,一天下来最多只有两三元钱收入,还不够买手纸的钱。”
说到手纸,蒋茶花又倒起了苦水:一些人如厕时不仅不交费,还拿走一大叠手纸。按她的想法,外地人倒也算了,可能是没有带,她就睁一眼闭一眼。可是本地人就住在附近,不带手纸是不应该的,既不交相关费用又拿走手纸,长此以往她可负担不起。
对此,蒋茶花曾多次向村里提出,是否将收费公厕改为免费,由村里聘请专人进行管理,每月发放工资,而一应费用由村里承担。蒋大妈说,乡下不像城里公厕多,黄田畈村只有两座公厕,另一座由于无人管理已经脏得无法使用。如果收费,一些租住在村里的外地人就不愿进来使用,这容易引起随地大小便,有损村容。如果免费开放但无人管理,公厕必将会陷入脏乱差。从她每日打扫的情况看来,农村里一些人的卫生意识还不是很好。
最后,蒋茶花大妈说,不管公厕如何经营管理、是不是收费,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就是如厕者一定要讲文明。“与人方便,与己也方便嘛!”
4.横店维风社区的经验
横店镇维风社区的后明小区是横店镇西部外来人员最集中之处,目前已有外来人员1000余人,大大超过了本地居民。
但是,随便走进后明任何一家的出租房,记者并没有看到所想的脏乱差现象。相反,不管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空间,都井井有条。后明小区主任陈阳生介绍说,这是他们管理到户不留死角的结果。因为在后明小区,已经做到了排污管网通到全区各户,每月组织清理卫生死角,出租户主自订轮值制度。
据悉,后明小区每半年向租住者收取每人10元的卫生管理费,用于小区卫生管理。小区主要公共场所已委托横店镇环卫所每天打扫并清运垃圾,为此小区每年上交环卫所1万元的费用。每月小区“老协”都会组织10余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死角进行一两次打扫。前两年,小区在村庄中心位置即综合楼旁边投资两万元建造了一座生态公厕,24小时自来水冲洗,洁净无臭气。针对小区集贸市场人流较大的情况,小区在市场内也建造了公厕,每天有人管理。让人称道的是,早在前几年进行旧村改造时,小区就投巨资建立起了整套的排污系统,将排污管与每户人家连接。几乎每户人家都在出租房内建造了卫生间,给了外来人员极大的方便。
后明小区设有一支护村队,除担负小区治安管理的重任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督促外来人员搞好卫生,不让他们随地乱倒垃圾。在这种“外力”的作用下,现在小区里的外来人员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记者走进了居民陈长庆家的出租房,看到房间内很整洁,每个房间都有一只垃圾筐。据悉,陈长庆家共有9间房子出租,承租者20人,分别来自江西、四川等地,有的在电子工业园区上班,有的在建筑工地打工。陈长庆对出租房管理很有一套,他以房间为单位,轮流值周,当值者必须把走廊、公用卫生间等打扫清理干净。这样一来,出现卫生问题他只需找当值者问责。现在,住在他家的外地人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都能主动将垃圾袋装化并送到公用垃圾坑里。他现在只需偶尔看看就行了。
一名来自江西上饶的戴姓小伙子说,他是过年后才来到后明的,后明的卫生状况比起他过去打工租住的地方不知好多少倍。别的地方常见的随地乱扔垃圾甚至随意大小便,在后明一次都没有看到过。“你说谁不喜欢有个干净的居住环境呢?”这位小伙子感慨地说。
后明小区主任陈阳生告诉记者,后明小区外来人员多,因此小区领导班子早就形成共识: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制度是保障,否则就会乱套。在村居规划和改造时,也要结合这一实际,科学规划。现在看来,这几步棋都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