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乡镇工业园区在嘉兴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家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嘉兴自身对经济发展速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正日益显现。
软肋一:
发展呈现“两极分化”
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对开发区、园区进行清理整顿,嘉兴市一部分县(市、区)和乡镇领导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消除不利因素,变压力为动力,在功能、配套、资源节约利用上苦下功夫,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抓住了发展先机,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嘉善县姚庄镇,始终坚持“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力度不减,做优做强工业园区的信心不灭,以园区兴镇、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进程不慢”为原则,通过组建队伍、创新方式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利用外资的实绩连续5年名列全市前列,工业园区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十强乡镇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的带动下,以农业为主的姚庄顺利完成了向工业强镇的过渡,一跃而成全市15个中心镇之一。
乡镇领导对建设乡镇工业园区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了各乡镇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市经贸委通过对全市74个镇(乡、街道)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凡是前几年重视园区建设、工作力度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其经济发展速度、势头明显好于不重视的镇(乡、街道),产业竞争力、综合实力和小城镇建设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由于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2005年,全市有1/3的乡镇工业园区没有新增开发面积,基础设施投入为零,新增进区项目也大幅减少。去年,完成工业产值最高的乡镇超过了170亿元,而最低的不足10亿元。
软肋二:
建设规划“各自为政”
有关人士认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方向所在。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或者有了规划不执行,都将导致园区建设的无序开发和混乱局面。
目前,嘉兴市部分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或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就盲目执行;或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衔接。比如不少乡镇工业园区的规划区域内存在大量的农保田或标准田,有的甚至简单地划定一个区域,根本没有形成具体的开发建设规划,就算是“工业园区”了。当然,也有乡镇虽然花不少力气编制了规划,但因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规划被丢在一边,形同虚设。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目前乡镇工业园区之间难以跨越地域概念,各自“画地为牢”,各个园区在规划布局、产业定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各自为政、互不协调”,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基础设施不能共享。特别是相邻的乡镇,在统筹规划、共建园区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软肋三:
园区产业“大杂烩”
尽管去年全市乡镇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平均占比达到了62%,但由于发展差距太大,仍有半数以上的园区主导产业占比低于50%。有关人士认为,嘉兴市大多数乡镇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不明确,产业构成杂乱无章。
市经贸委工业园区建设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既没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开发建设中又没有培育主导产业的意识,这种“大杂烩式”的园区,在全市还不在少数。比如,有的园区化工企业和食品企业“碰头”,有的机电类企业和纺织类企业“共处”,大大降低了基础设施的共享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园区的形象,降低了档次。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加上土地、资金制约,近两年嘉兴市乡镇工业园区建设速度明显放慢,部分甚至处于停滞状态。连续两年,全市各类乡镇工业园区开发面积、基础设施投资等都呈现下滑趋势,导致进区项目与企业生产性投入的增幅也同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