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正在北京的金华市学者、浙师大生化学院的林雁告诉记者,4月4日,中国园艺学会、北京园林学会等单位在北京植物园的梅园举办了北京首届赏梅会,以陈俊愉院士为主的多名院士以及来自南京、武汉、无锡等以梅花为市花的城市园林主管领导等30余位人士参加了会议,共商国花评选大计,央视二台全程采访。林雁是其中唯一由院士邀请与会的嘉宾。国花之争由来已久
国花与国旗、国徽、国歌等一样,象征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据陈俊愉院士介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我国是迄今为止唯一未定国花的大国。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陈俊愉院士向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提交确定国花的提案,并得到了明确的答复,2008年前将确定国花评选。之后不久,62名院士在《关于尽早确定梅花牡丹为我国国花的倡议书》上签了名,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袁隆平、吴良镛等。对一项建议有这么多院士签名支持,这在我国还是第一遭。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第一次出现的多媒体议案也是关于国花评选的。
有“国内国花研究第一人之称”的我市学者林雁近日写成《中国国花评选之争》一文,即将发表于《中国园林》杂志。文章追溯了由来已久的国花之争。文中提到,在中国的历史上,清朝末年慈禧曾封牡丹为国花,并在颐和园建国花台。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定梅花为国花。新中国建立后未定国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国花的各种主张纷纷呈现。主要有四种:一是单一国花,其中又分为拥梅花和拥牡丹的“两派”;二是一国两花,原先主张单一梅花的陈俊愉院士提出了“一国两花”的构想,即由梅花、牡丹同任国花(前者取其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后者取其物质层面的象征意义);三是一国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四是一国五花,以“一主四辅”五名花同为国花———牡丹为主国花,兰(春)、荷(夏)、菊(秋)、梅(冬)为“中国四季名花”。目前来看,国花之争主要集中在一国两花(梅花、牡丹)和单一国花(牡丹)上。梅花牡丹最受瞩目
有人认为,评选国花是风花雪月的事,跟老百姓的生活没多大关系。确实,花不可能参与国家管理,不可能干预政治,但花却可以陶冶人的情趣,从而影响人的品性、志向,而一个人的情趣、品性、志向则会影响这个人的思想以及做事的态度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评选出什么样的国花确实很重要。纵观各国国花,都体现了其民族的特性,比如法国的国花是体现法兰西民族自由乐观和光明磊落精神的香根鸢尾(又称金百合)。
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在群芳谱中确定一种花卉为国花确实很有难处,因此,确定国花,不能从个人的爱好出发,也不能从本地区的经济利益出发,而应从国花的本义出发,最终确定一种或几种花卉为国花。
林雁认为,如果选单一国花的话,客观地说梅花比牡丹更适合当国花,从应用和栽培历史看,梅花应用历史长达7000多年,引种栽培历史3000多年;而牡丹却只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从实用价值来看,梅花观赏价值高,梅果可制成形形色色的话梅等食品,并有药用价值;而牡丹主要用于观赏,根能供药用。从寿命看,梅花可存活1000年以上,有“老梅花”之说;而牡丹只有40年左右,有“少牡丹”之说。从品种登录权看,梅花是我国第一个取得品种国际登录权的花卉,陈俊愉院士是梅花的国际品种登录权威;而牡丹的品种国际登录权在美国。从民俗看,梅花有红梅报春、喜上眉梢、花开五福之说;而牡丹有花开富贵之说。在诗文、书画、工艺品等方面牡丹比梅花逊色。最重要的是,从精神层次看,牡丹远远不能与梅花相比,“梅花精神”被公认为中华民族坚贞不屈、不畏强暴的奋斗精神的象征,其松、竹、梅“岁寒三友”与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人格象征。评者之意不在花
有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对于花、花文化的热爱,还有其他利益的考虑。一旦一种花得到“国花”的尊贵称号,与其相关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一旦某一种花真的获此殊荣,产量将会迅速扩大,研究的重视程度会大大提高。每个省每个地方都希望能有国花的芳踪,各种重大的场合都将有国花的倩影,海外华侨也会对国花大加宣扬,它的图案、以它为主题的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将无法估量。因此,对于支持某种地方性很强的花为国花的人来说,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无疑是最主要的,这一点是违背国花评选的本义的。在这次北京赏梅会上,做为旗帜鲜明的“梅花派”,林雁对将梅花评选为国花提了许多建议。目前看来,国花之争还得持续一段时间,不过,老百姓心中的那杆天平究竟是倒向谁那边呢?
上图:林雁(右)与陈俊愉院士愉快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