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作出选择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在“寻找’80后新锐写手”命题PK结束以后,我们不得不作出选择。面对88位提交了命题作品的’80后新锐写手,在惊喜于他们的才情之余,更多地感受到了选择的艰难。若要做一对比的话,这种“艰难”约等于三道命题带给作者们的“折磨”。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了许多。除了作品带来的惊喜,作者们认真的创作态度也让我们深受感动。尤其是许多学生作者,繁重的学习和考试任务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创作,于是只能利用晚自习结束后的时间写作,有许多作者甚至连着几个晚上写到凌晨两三点钟,然后“黑眼圈好几天都没褪掉”。
在QQ上新建的“金华’80后新锐写手”群中,有网友说:“希望这次活动不要留下什么遗憾。”但我们知道,不可能没有遗憾,重要的是,我们实实在在地找到了一批有实力却未曾受到关注的’80后作者,他们代表了金华’80后写作群体的力量。
参照海选阶段,用作者们的切身感受,以三个关键词对命题PK作总结陈词。
关键词一:折磨着,洒脱着
我们出的三道命题尤其是第一道命题,让许多作者深受折磨,甚至夸张地以“变态”来形容之。但也因为这三道题目所具有的挑战性,让作者们充分享受到了写作的乐趣。相比于对自己作品的精雕细琢,能否入围第三阶段的现场PK倒显得不再重要了。来听听作者们自己的讲述吧:
作者方磊:用了五个小时,才把命题中的10个名词写到文字中。累!3月20日拿到命题,便把公布命题的那张《金华日报》放在随身包里,其间不知拿出来看了多少遍,因为第一个命题着实让人头疼。这几日一有空就上网搜索这10个名词,我想,这是大多数入围选手这些日子都做过的事吧。
昨夜蹲在电脑前,苦苦憋了四个小时,烟是抽了一包,字却只有可怜的一段……刚才下楼给孩子们分饭菜,听说某幼儿园老师的外甥女用第一个命题写了个剧本,我一阵发慌。原来这10天,我把这两篇命题看得如此之重呀———很久没有如此专注于一件事了。交了稿,今夜终于可以安睡。
作者花蕾:每天我的学生们都会无数次地跑进我的办公室里问我:“花花,你命题PK的文章写好没啊?”每次我都很沉痛地说:“还没有。”然后被他们一顿教训:“你怎么还不去写?你怎么一点都不用功?!”可是,要知道,这个星期我实在是很忙啊,居然没有一个人来同情我一下。昨天看到日期已经是3月28日,吓了一大跳,所以一夜没有睡觉,死活捣鼓出了两篇文章。现在我已然目光发直四肢发麻肚子咕咕直叫……
作者郑忱:已经有四个晚上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每天晚上构思着,或打着手电写着,体力都快透支了。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睡个觉了。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坦然地接受,毕竟已经努力过了,结果不重要了。上个星期我已经将自己的文章提交,但后来发现有一些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妈妈说不管有几个人能读到我写的东西,都要对读者负责;哪怕一个人也没有,也得为自己负责。所以今天我将上次两篇文章修改了一下重新投一遍……
一位未在作品后署名的作者说:第二阶段的第一命题把我们家都闹翻了,爸说要歌颂咱婺州风光好,妈说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我呢?乱了。这次肯定入不了围了,但是我还有坚持下去的信念。相信我吧!对了,我是今天(3月30日)才发给你们的,不知道还算不算逾期,希望不是吧,那样我会很心疼!还有,为什么不建一个这次参赛选手的群呢?我想多交些和我一样喜欢文学的朋友。
应这位作者的要求,我们已建立了“金华’80后新锐写手”QQ群(号码:17305781),欢迎加入。
关键词二:享受着,感激着
文学从来都不是用来比拼的。从本次活动一开始,我们就希望作者们能用文字充分地表达自己,展现’80后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我们把这次活动称为青年作者盛大的文学狂欢,希望每一位作者都能从中得到享受。同时,也让他们的文学得到关注,引起共鸣。而在今天看来,作者们对于这次活动显然有着强烈而独特的体验。
作者胡伟感叹道:终于写完了!但感受是:累并紧张并快乐着!感谢这些日子,真正地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好好地努力过、争取过。进入第二轮PK,结果真的不重要了,因为过程就已经很让人享受了。写好了初稿,然后一句句推敲。用心写过,就问心无愧了。谢谢《金华日报》,谢谢这次活动!
作者李云引对我们说:“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发挥到极点,快乐永远。’我的兴趣在于文学,如果一辈子都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我想人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贵报给了正在追寻文学梦的青年一代们这么一个展现自己的空间,实是高兴!我要说:太谢谢了!”
一位没有进入命题PK的作者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我们,他说:“我的生活从来都跟报纸无关,电脑是我生活的中心,工作、看新闻、玩游戏,从办公室到房间,一天到晚都与电脑相伴。你们举办了这次活动后,几乎每天都要找《金华日报》来看……虽然我写的东西都是自己看的,这次是我第一次大胆的尝试,却感觉到了自己跟金华这座城市从未有过的亲密联系。我没有入围,但我仍然很开心。我想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们能够把这些写手们的佳作发几篇在报纸上,我觉得他们都写得很好。”
文字是需要被倾听的,那样它才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作者赖夏昕说:“许是仓促,许是才疏,寥寥数字并未能将我所思所想尽数表达。但有时我作文只是为了讲你听,让你知,不至于空守叫嚣于无人荒野的寂寥。成也好,败也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作者叶无痕则说:“非常感谢你们为本次活动所做的一切工作,这也是对我们所有文学爱好者最大的激励。今后,我会努力去写出一些更美更好的文字。”
关键词三:诗意的才情
对于命题PK作品,我们已在4月4日的《文化副刊》上作过简单点评。现在选出的20名作者的作品,可以说比较集中地展现了入围命题PK的所有作者的写作水平,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自身的风格。他们充满诗意的才情、奇妙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文笔,不由得令人赞叹。
必写的第一命题的10个名词是对作者的极大考验,这10个名词是一个束缚,许多作者把它们生搬硬套进自己的文章中,导致文章的故事构架支离破碎,失去了整体感。而这20名作者在这个命题上表现相当优异,基本上能不着痕迹地把它们融入文中,让人感觉不到他们是为这个命题在创作。如入围作者白晶的第一命题作品《名伶》,以6700字的篇幅讲述了李渔戏班中两个小戏子与李渔之间的情感纠葛,10个名词不知不觉地以人名、地名、曲牌名等出现,既展现了金华风土人情,还巧妙地杜撰了几个曲牌名,极具诗意。作者巫释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入题,文字灵动,趣味十足,让读者忍俊不禁。
在第二个和第三个命题中,大部分作者选择了更有发挥空间的第二命题“鱼和网”,奇思异想令人叫绝。但最后选出的20名作者中有不少选择了第三命题“我的文学主张”,而且文章个性十足,嬉笑怒骂全无顾忌。如入围作者杨加强以《谁’80后谁SB》为题,针对目前国内’80后的创作状况进行了尖锐的点评,他写道:“如此发展下去,’80后这个概念又该毁了,没准哪天谁赞美你是’80后,你也会瞪着眼睛说:‘你丫才是’80后,你姐是’80后你哥是’80后,你丫全家都是’80后!’”而入围作者吕静丽则针对目前“红学”界的种种状况写下了《你是谁的饕餮大餐》,并戏谑道:“此文谨献给研究红学、经年出书不断的‘大师’,你们尸位素餐活着多累!?该寂寥。成也好,败也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