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家,最不易的是一直能保持对生活的满腔激情,这种激情是艺术家追求艺术真、善、美的原动力。沧米是一位难得的一直对生活充满真情和激情的画家……”
——吴山明(著名画家)
走进沧米老师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你们来了啊……”午睡刚醒的周老师穿着双拖鞋急急从卧室出来。岁月似乎没有给他留下多少痕迹,年过古稀的他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认识周老师的人都说他“善”,慈眉善目的他谈起话来仿佛一阵和风扑面而来。谈起绘画,周老师又俨然他笔下的雁荡,深厚华滋,洋溢着一种厚重又苍郁的生命力。
山里少年郎
周沧米从小生长在雁荡山麓的大荆镇。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镇上质朴的生活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童年的周沧米是个不折不扣的山里孩子:听溪水淙淙,看青山郁郁;躺过光滑的大石,追过林子里的野兔……童年的记忆对他来说如同一幅幅氤氲的山水画,时时占据他的脑海。小时候的周沧米是个孩子王,早在初中的时候他就和几个要好的朋友组成绘画小组,经常窜上雁荡写生。雁荡的每个角落他都能摸得一清二楚,对画画的喜爱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周沧米的四叔父(也就是周昌谷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又保管着周家的字画。于是每到春秋天晒书晾画,就成了周家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村里的一位长辈很喜欢周沧米,知道他喜欢画画,便常常领了他去集市买画谱。每每这个时候周沧米都欣喜万分,把手里的画谱视作珍宝。他不光学画谱,还喜欢自己画。沧米的父亲儿时念书不多,但《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却能记得滚瓜烂熟。常常是傍晚吃完了饭,父亲就在院子里摆了凳子给缠着他的周沧米讲故事。那些故事里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又被他活灵活现地画在纸上。家里没有白纸,他就拆了父亲的香烟盒在包装纸的反面接着画。
听着故事画画的童年单纯而快乐,让长大后的周沧米感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