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乐清市采访时看到,这里以农民为主体建设新农村,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路子,努力统筹城乡发展,深切感受建设新农村有着美好的前景。
八成农村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
在乐清市经济最发达的柳市镇上园村,村党支部书记、上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成云告诉记者:“1983年,全村人均只有0.29亩土地,集体经济仅数十万元。如今,村集体经济净资产达3.75亿元。这一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据当地干部介绍,乐清农民人均只有三分地,资源薄弱和加快发展的矛盾,迫使农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大胆地走出去,闯荡世界市场,进而带动家乡走上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道路。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665.5亿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2%。
据乐清市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市116万人口中,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的达30多万人。在外的乐清人每年创造的GDP是乐清市内GDP的92%;在外农民建立各种农业生产基地47.8万亩,创造年产值18亿元,相当于乐清本地的农业总产值。全市65万农村劳动力中已有8成以上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并吸纳了外来的43万劳动力就业。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99元增加至目前的8388元,其中农业收入仅占农民全年纯收入的10.3%。
目前,乐清全市共有2万多家民营企业,其中有4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有11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乡村改造投资90%来自农民自发捐助
东斜村曾是北白象镇的贫困村,如今却是“夹道绿荫蔽红日,遍地香花醉人心”的省级卫生村和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据村党支部书记高元梯介绍,村集体多年来几乎没有收入,村庄改造全靠农民自愿捐资。全村582人中有200多人在外经商办企业,这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有建设家乡、惠及子孙后代的热情,纷纷主动认捐。近4年来,全村共投入资金300万元,对村庄进行了美化、绿化、净化,实现了村容整洁。
据当地干部介绍,富裕之后的农民有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愿望,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因势利导,于1998年7月,在912个行政村中选择基础较好的148个村,开展了以改厕、改水、改路、改善环境质量和旧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百村行动”。2003年,乐清市又启动了旧村改建和环境整治工作,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5.27亿元,其中村级及社会投资4.3亿元。
统筹城乡发展,
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
乐清市委书记黄正强认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近年来,乐清市编制实施了浙江省首个“发达地区中欠发达地区发展规划”,5年将累计落实扶贫项目资金1.15亿元。
据当地干部介绍,近年来,乐清市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重大政策、安排财政支出时,都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了财政投入、外资投入、民资投入、金融信贷投入相结合的农业和农村多元化投入新机制。从1998年开始,市财政每年用于农业和农村方面的支出高达32%,今年同口径支出增至40.3%。我国低压电气行业的排头兵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170多家企业已与农村开展了“村企共建”活动。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