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在京公布。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2.33亿元的捐赠,在百名慈善家排名中位列第五,成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
然而,这位慈善家最近却碰到了麻烦:吉利决定资助1000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完成大学学业。掏钱不难,难的是还得花更高成本找到1000位名实相符的受助人。因为他们上过当:“穷孩子”摇身一变,原来是当地领导之子。
在慈善捐助中,“诚信”二字一直被打上诸多问号……
3月30日,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捐助了5000万元,寻访100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资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为了使用好这5000万元,吉利控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受助对象的确认工作,将主要由吉利集团操作,为此还专门成立班子,除了捐助5000万元外,准备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到全国各地寻找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寒学子。
钱没花到刀刃上:宏志班有的学生并不贫困
从农村走出来的李书福,对办教育情有独钟。
他了解到,最近几年高校贫困生数量不断增长,他对之有很深的了解和同情。让更多贫寒学子上得起学,成为李书福的愿望。
2001年,李书福要求北京吉利大学创办宏志班,免费供读贫困学子。这个班级招收的对象是延安、遵义等革命老区的贫寒学子,学校免除全部学费和住宿费。第一届招收30多人。
如何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呢?北京吉利大学毫无经验。对当地有关部门送来的名额,他们并未怀疑,也未到学生家庭核实。“有相关部门公章,应该没问题的。”北京吉利大学党委副书记席德尧说。
结果,虽然学生中大部分符合要求,但也有一些人并不贫寒。有些学生学习不刻苦,却穿着奇装异服,配备手机,出手阔绰。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北京吉利大学校长罗晓明说,贫困原因有几种,有懒惰致贫的、有因病致贫的。而前者,并不是吉利要资助的对象。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竟然是当地某领导的子女。
让学校尴尬的是,好心办善事,却没有得到预期效果,“钱没有花到刀刃上”。席德尧说,并不贫困的学生占用了受助名额,就意味着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得不到帮助;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或家长通过裙带关系、提供虚假信息而获得优惠,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心态,败坏社会风气。
北京吉利大学无奈之下,决定停招宏志班学生,这个班成了该校第一届也是最后一届宏志班。这并非只是他们的困境,在很多大学,由于缺乏相应的审核和监督制度,或执行力度不够,扶贫资金流到了并不贫困的学生手中。
如何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如何监督资金的使用?这成为吉利控股集团遇到的新课题。
千里寻访贫困生:花费10万元,确认42人
2005年,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李书福出资210万元,设立“未来人才基金”,定向资助100名家境贫寒、无力求学的学生,到其下属的北京吉利大学、浙江吉利技师学院、三亚学院及其他大专院校就学,毕业后即可进入集团工作。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罗晓明要求,务必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为确保这一点,吉利控股集团决定自己去找。从2005年7月开始,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派出4支队伍,到江苏新沂、江西瑞金、浙江景宁、山东沂蒙山区和枣庄、河北石家庄、内蒙古等贫困地区,寻找100名贫困生。
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教师朱建美是去内蒙古。2005年7月28日,从杭州出发,坐了20多小时的火车和两个多小时的汽车,朱建美和两名同事来到内蒙古固阳县。在当地教委和扶贫办等部门帮助下,相关学校推荐了12个贫困学生。
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朱建美见到了第一名贫困生。这名男生留着长发、抽着香烟,让朱建美极其反感。“住着砖房、有钱抽烟的学生,在当地不算最贫困的。”她这样判断。第一次家访,就让朱建美意识到核实信息的重要性。
第二天,朱建美去的是一个不通公路的偏远村庄。坐了1个半小时的牛车,朱建美来到第二个贫困生的家。眼前的贫困状况令她不敢相信:用泥巴和稻草秆搭建的小土屋里一片昏暗,几乎没有任何陈设,一个两米多宽的土炕占据了房间的一半,这就是一家5口人的床。这个家,孩子的爷爷奶奶因病瘫痪,母亲早已去世,40多岁的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承担着几乎所有的家庭劳作,弟弟也因疾病缠身而住院。孩子虽然成绩不错,但无力继续求学,只能在家养牛。
朱建美当场就决定资助这孩子。经过近1个月的寻访,朱建美们最终确定了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作为资助对象。而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总共确立了42名贫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报到学习的有35人。
“经过精心挑选,受助的学生都符合条件,他们品德好、学习好、家庭贫寒。”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副院长席德尧说。
但这也花费了学校和老师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席德尧说,寻找35名贫困生的成本,总共花费近10万元,其中包括广告、差旅等费用。由于水土不服,朱建美回到浙江大病了一场,足足养了4个月,花费了2万多元。
是否都要亲力亲为
作为未来人才基金的一部分,今年,吉利控股集团下属的3个大学,还将寻找1000名贫困生,其中北京吉利大学招收400名,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招收200名,海南三亚学院招收400名。对于今年寻找贫困生的成本,吉利控股集团还没有具体预算,但按照席德尧的估计,在200万元以上。
除了这千名贫困生,吉利控股集团还给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5000万元,这笔钱也是要资助1000名贫寒学子上大学。至于这1000名符合条件的贫寒学子如何才能找到,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罗晓明说:“集团将投入更大的资金和力量,寻访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而找到孩子确认之后,吉利控股集团把钱给基金会,再由基金会资助给指定的贫困学生。
4月初,罗晓明到江西兴国县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进行教育捐助,为了找一个贫困学生,足足走了8公里山路。“这样的寻找方法很花成本,但很值得。吉利希望自己寻找资助对象,再由基金会管理资金,这会对捐助资金的使用有足够的了解和监督。”罗晓明说。
吉利控股集团北京代表处资深代表赵倚卓具体负责寻找贫困生计划,她说,整个寻访过程将持续4个多月,从5月开始到9月结束。而有关寻找贫困生计划的成本,吉利控股集团的预算还未出台,根据罗晓明的估算,将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罗晓明说,按照国外的经验,在捐资人和受助人之间存在一个独立的专业机构,对资金进行运作,把钱交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他也感叹,在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以及相关机构不透明的情况下,企业自己运作自己的捐资很有必要。他说:“如果仅仅是捐款的话,会很盲目,一旦交给第三方机构来运作,捐资人很难真正了解这些资金的运作。”
罗晓明的看法得到了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榜慈善家的认同。一半以上的慈善家都对相关慈善机构投了不信任票,而更愿意亲力亲为。
但疑问仍然存在。这样的开销真的值得吗?真的需要捐资企业亲力亲为吗?如果有专业的中间机构帮助寻访受助对象,效率是否更高一些?对于一些慈善机构,资助人为何投了不信任票?这些问题的解决,也许比多一笔捐助资金来得更为重要更为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