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也许会是一个邂逅爱情的节日:一场名为“首届长三角交友嘉年华”的活动将在沪、杭、苏三地同时举行,上万名单身白领将参加这场盛大派对。事实上,类似的“相亲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几天前,宁波的“万人相亲会”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中热热闹闹地开场了;早些时候,南京、上海都举行过类似的相亲大会;而每个周末,在杭州的万松书院一场又一场上演着的,还是寻寻觅觅的爱情故事。
“相亲”这种古老的方式,在崇尚自由、标榜爱情的都市白领身上复活了。都市爱情为何会重拾“媒妁之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规模相亲活动的背后,是巨大的“恋爱产业”在支撑。男女相亲方式的“返古”,在文化、心理、经济方面的诉求更为理性。原因何在?我们试图寻找答案,为此,我们走进了这样的几个相亲故事中。
袁力,32岁,东北小伙儿:“漂”的日子不谈爱情
“本人东北小伙儿,今年32岁,体健貌端(东北小伙没有长得寒碜的,本人在现场,如有意可当场验“货”),在杭州一家私企做财务工作……由于工作关系我曾经漂泊不定,但现在想找一个实诚的杭州姑娘在杭州安家……”这是上周六杭州万松书院最具“人气”的征婚广告。当我们按照广告上的手机号找到这位就在相亲现场的东北小伙时,已经有两拨具有“初步意向”的女方家属跟他见面详谈过了。
“如果我不像现在这样到处跑,也许早就成家了。”眼前的袁力看起来要比32岁略显老相,他说这是这么多年离家在外漂泊的缘故。“我1997年从吉林老家的一所财经院校毕业之后,先后去过苏州、上海、温州工作,后来又到了杭州。” 10年的时间里,袁力就一直在各个城市里漂来漂去,“我好像找不到一个能让自己留下来的城市。”2000年在江苏太仓,袁力差点和一个苏州姑娘结婚了,但女孩的家人提出了让他做上门女婿的条件,“一想到一辈子都要留在那个小城市,我总有些不甘心。”就这样,他放弃了温柔的苏州女孩,漂到了上海。“当今社会对职业的要求太高了,年轻人需要十多年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还有艰苦的努力和激烈竞争,才能取得理想的职业岗位。这一切让我错过了最好的、最有激情、最有‘感觉’的年龄。”袁力有些茫然。
陈丹,34岁,广告公司部门经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34岁的陈丹是台州人,硕士毕业以后来到了杭州,眼下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中层干部,是这个城市中可以被称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谑称)的那一种人。当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和“驴友”去了一趟三清山。
“用我妈的话说,我现在是高不成低不就。”说起自己的经历,陈丹有些自嘲,“刚参加工作时,觉得自己还小,平时除了工作就是跟一群同学朋友一起玩。那个时候根本没考虑成家的问题。”陈丹就是在那时爱上了户外运动,并且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驴友”,经常在网上组织大家去搞户外活动。“安徽、浙南、江西……我去过很多地方,反正父母也不在身边,一有时间了就这么瞎玩。”可是不知不觉七八年过去了,陈丹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结了婚,“我看中的女孩慢慢都被人家挑走了,到了我这个年龄想找个合适的还真不那么容易。”
“不过话说回来了,结婚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比单身的生活更幸福呀。”空的时候上网聊聊天,和驴友搞搞户外活动,陈丹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因此,尽管被父母逼着参加了几次“相亲会”,陈丹还是坚持“宁缺毋滥”:对他而言,婚
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遇不到自己满意的人,不如不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