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柔韧包容,且看杭州
苏文洋《北京晚报》评论部主任
我觉得浙江人的精神气质与“水”息息相关。水,能屈能伸,无孔不入,水滴石穿。包括陈振濂博导刚才谈到杭州“还湖与民”,也是把人民看成巨大力量,是对人民的一种尊重。
浙江是一种典型的水文化,浙江人的巨大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精华的“拿来主义”,也是水的特点。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开放式的,将别人优秀的东西全部容纳,化为自己发展的契机。
我看,浙江做好“水文章”,包括做好江、河、湖、海、溪五种“水文章”,浙江柔韧而坚挺的人文精神必将源远流长。
论不认命不服输,且看横店
常朝晖《金陵晚报》文艺部主任
浙北平原很富庶,人文底蕴也十分深厚,这并没有令我感到惊讶,觉得理应如此。而到了浙南,成了这次“文化之旅”的转折点,掀起了高潮。在宁波慈城古县衙看到了“钱眼”、贪官等廉政文化,在雁荡对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也很有智慧和创意。
最出乎我意料的是横店,我发现那里的自然资源贫乏,都是丘陵,以前交通肯定也很闭塞。如果换了别的地方,肯定生活没有着落,日子过得很苦,但浙江人却不认命,不服输。小小一个柳市集中了全国60%的低压电器,浙江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得不令人叹服。
论想象力,且看义乌
陆少平《生活报》文艺部主任
浙江人真的很有想象力!务实精神与艺术想象本来是毫无关联的两码事,可是在浙江人身上却能够融为一体。在义乌、在温州,我看到了当地特色经济上的创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对传统的还原,且看绍兴
左砚文《楚天都市报》文艺部主任
这一路走来,在绍兴受到的启发很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陆游与唐琬的唱和,我们过去停留在书面印象里的,绍兴都把它们还原到现实里。
绍兴有文化沉淀,有产业开发资本,但横店的“人工文化”也做得很好,把外面的文化拿来,比如复原“清明上河图”、比如“秦皇宫”等,而且因为做成了规模,文化原产地即使进行了开发,横店的规模效应还是可与之竞争。
论对资源的利用,且看义乌
蒲广平《兰州晚报》文艺部主任
我认识浙江,是从邹韬奋的《萍踪寄语》中的一篇《青田小贩》开始的。十年前,我到杭州湾一带游历过一番,十年后再来浙江,觉得发展是飞速的。
浙江有秀美山川,人文荟萃,但是很多地方其实资源并不丰富,但是横店整出一个著名的影视城,义乌发展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小小的柳市集中了全国60%的低压电器……真是叹为观止。浙江人为何能创造奇迹,我觉得关键是他们善于发现机会,所以才有创造力。
论商业生态的生动,且看温州
官毅 《重庆晚报》记者
乌镇、绍兴、义乌、温州……这些地方走下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温州。在温州我看到的是一个很真实、很完整的地方,有好的,有争议的,都裸露在那里,好像还没有归置,看得非常亲切。
论文化的创意,且看横店
赵继红《大河报》文艺部主任
浙江的人文精神中有一种难得的因子,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无论是否有文化资源,都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即使没有资源,也会想方设法创造出这种资源。尤其是横店的人造文化,明清宫苑就是我们河南的,令人叹为观止。
浙江经济发展得很好,但是并不是经济发达了就满足了。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马上就不间断地发展文化,不让文化与经济之间出现断层。浙江人把文化看得很重,这是带有普遍性、有坚实的民间基础的。我相信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