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当地政府违约
在外投资的浙商,特别是温州商人,数量非常庞大,由于不熟悉当地社会人文环境,不熟识当地企业协会,一旦被人欺诈,很容易陷入困境。尤其遇到当地政府违约的情况,很多人往往束手无策:胳膊拧不过大腿啊,吃点亏算了。几位温州商人用事实证明,只要有理有节,找对部门,政府可不是有理说不清的地方。
2004年,5名温州商人和广西省某县政府签订了一个重点建设项目——建造一个包装印刷园区。该园区位于县城进城大道东侧,距离城区只有700米。当时县政府给了非常优惠的地价和政策,但一年过后,当温州商人平整好土地、运来建筑材料开始修建厂房时,县政府突然新出台了一个“规划调配”。
“政府可能觉得那个地块太好了,想收回用作其他开发项目,希望我们同意置换其他土地。”一位当时参与投资的商人告诉记者。
“那时我们已经缴纳了所有土地出让金,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完成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不同意置换的解决方法。”
2005年9月6日,这些温州商人向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求助,反映他们投资项目受阻,当地政府单方违约,企业遭受损失的情况,要求帮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了解到情况后,向该县所属市政府发出了《关于请求维护温州籍在外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报告》,引起了市政府关注。市政府派出分管领导过问此事,促进了这起事件的协调解决。
“温州企业在外地遇到困难的很多,我们经常会接到求助,比如企业在当地受到不法分子冲击啦,企业产品在外地被恶意仿冒啦,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有摩擦,等等。”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促进会成立6年多,光是他本人,为促进会会员单位解决纠纷就多达百余起。
遇到困难,要学会找人帮忙
“中小企业在外发展,有时会受到一些欺诈、一些不合理对待,这是现实存在的。”周德文觉得,浙商在外创业一定要注意维护和当地商会、当地政府的关系。
温州兵牌食品有限公司老总邓兵后来也向中小企业促进会求助,温州方面联系上了其友好协作单位深圳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发去《关于请求贵会帮助我会企业在深圳维权的函信》。温州促进会的函信引起了深圳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利的高度重视,她立即安排人手,帮助温州企业在深圳维权。
“举报工人被发现,我们报警后,已经打草惊蛇了,所以没能拿到充足证据。但因为我们跟当地商会有了联系,办事情比原来方便了一些。而且据深圳那边的经销商反映,没有再发现我们的冒牌产品。”邓兵告诉记者。
但是,协会的精力和财力毕竟有限,周德文告诉记者,最好是在社会中形成“扶商”的氛围,政府重视、协会努力、企业之间互助,这样才会给企业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比如,为了改善温州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当时在各方面积极要求下,市政府挂出了‘温州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牌子,后来,市下属各区县也陆续建立了这样的机构。这样,企业遇到困难就有了说理的地方。在外投资企业的情况也类似,如果政府间沟通紧密,联系及时,企业的投资环境就会改善。”
“还有,企业自身也应该注意规避风险,比如投资时请律师提前介入,让他们把关;或者把项目拿到专门的机构评估,确定风险较小后再进入;如果遇到了困境,要及时和商会、协会、政府部门沟通,越早解决越好。”周德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