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在台下聆听教诲的学生,现在可以和老师“同台竞技”。昨天,绍兴文理学院率先尝试的“学生讲坛”报名截止,23名“学生老师”候选人通过初审,其中部分学生将走上该校公共选修课的讲台,并享受与正式教师一样的酬劳。
学生授课与教师同酬
上月中旬,绍兴文理学院在校园内贴出“招贤榜”,招募有特长、有一定校园影响力的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
根据规定,具备“学有余力”、“在所擅长领域有相当理论基础”、“能调动现场气氛,有较强感染力”等条件的在校生均可报名。学生开设的公选课时为每学期16学时至18学时,持续8周左右;学校将向主讲学生支付课时费,并给予与公选课相同学分的课外学分。
“这是一种尝试,也是对现有公共选修课体系的补充。”昨天,该校教务处长沈红卫告诉早报记者,该校有1万多名学生,每学期开设100多门公共选修课,但因教师科研、教学压力增大,公选课质量难以保证。
“事实上,学生公选课的选择面太窄———在国外知名大学,公选课与学生人数的比例达到1比1。”沈红卫说,“另一方面,学生中‘藏龙卧虎’,却苦于没有展现个性的机会。”
校教务科科长祝立英告诉早报记者,正式教师公选课的讲课费每学时为30元,“学生教师”的薪酬与此一样。
“通过终审课程最多5门”
昨天是“学生讲坛”报名的最后一天。沈红卫介绍,经所在院(系)初审,共收到23份公选课申请表,其中大多数为单独申请,少数由两名学生组合。根据选题内容、主讲人能力,教务处将选择10份左右,由教学委员会、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审组终审,候选学生将在评审会上简述开课内容并作15分钟的试讲,“能通过终审的课程最多5门。”
据悉,校教务处将向通过终审的学生提供教学培训,并配备指导教师,“指导老师会对学生的讲课能力进行判断,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开课将取消。”祝立英说,“即使开了课,如果报选学生不到15人,课程也将被取消。”此外,主讲学生不得有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言论过激,或与听讲学生冲突等行为,否则将被扣除讲课费或取消主讲资格。
师生将“同题竞技”
据了解,学生申请的课程可谓五花八门———有《清代十二帝》、《儒家传统重新理解———〈论语〉导读》、《饮食与健康》、《西方经典作品视野下的中国政治经济》等,但祝立英认为这些课程并不都具备开课的可行性,“有些题目太大,学生很难把握,通过终审的可能性很小。”
也有一些课程将对正式教师形成压力,如该校大二学生、河洲文学社社长樊波成申请开设的《儒家传统重新理解———〈论语〉导读》。此前,也有老师开设过儒学文化公选课,却因“曲高和寡”而惨遭淘汰。
祝立英告诉记者,在学生申请的课程中,有三四门与教师已开设的重复或相近,如《饮食与健康》。“但我们不会因此取消学生的课程,”她说,“如果选题相同,学生课程受欢迎而教师的课程未达报名人数底线,那教师的课程将被取消。”她表示,由于“学生教师”的校园人气、好奇心等因素,在初期,“学生教师”比正式教师更受欢迎并非不可能,“这样也没关系———我们希望通过学生开课,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