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有这样一对来自台州的双胞胎姐妹,她们年仅11岁。3个月前,她们的父母带着一岁的小弟弟远赴广州谋生,留下姐妹俩独自在宁波生活,每个月只有50元生活费,她们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
虽然生活非常艰难,但是她们依然坚强又快乐地过着每一天。老师说,她们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棒。她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在六一节见到父母。
她们的故事,就像余华小说《兄弟》的现实版。
买菜时她们熟练地讨价还价
见到姐妹俩时,她们刚刚上完课,正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跳橡皮筋。玩耍的时候,孩子们总能够忘记一切烦恼,这对姐妹也是。单从外表上来看,她们和周围的其他孩子一样兴高采烈,生活并没有在她们脸上刻下过多的烦恼和忧愁。
仔细看会发现她们真的很像,因为她们是一对双胞胎,姐姐叫郭巧燕,妹妹叫郭陈莉,都是11岁,姐姐比妹妹大几分钟。两人现在都在宁波市郊的望春民工子弟小学读书。见到记者,姐姐大大方方地跟我们打招呼,妹妹站在一边眨巴着眼睛。姐妹俩都有点瘦,妹妹比姐姐稍微黑一点。
“别玩了,去买菜吧!”才玩了不到10分钟,巧燕就把妹妹陈莉叫了过来。她们的饭菜都是自己做的,学校门口就有一个小菜场。
今天吃什么呢?陈莉提出要吃土豆,两人走向小菜场,记者就跟在她们后面。
有两三个卖土豆的摊点,很多摊主都认识姐妹俩,热情地招呼她们。她们在一个摊前蹲了下来,挑了两个土豆,摊主称了一下,要7角钱。
“算5角吧!”巧燕还价。
“5角太少了,这样吧,老顾客了,6角,行吧!”
巧燕拿出一块钱,摊主找了她4角。
她们还想买点青菜,但是下过雨之后,青菜好像有点贵,她们看了看,没有买。
“走吧,家里还有两个鸡蛋呢,应该够吃了。”巧燕对陈莉说。
“买了土豆,你们打算怎么烧?”记者问。
“我会做炒土豆片,还会做炒土豆丝,做得可好吃了!”巧燕说,炒土豆丝是她擅长的“特色菜”。
买菜的途中,俩姐妹路过了她们原来住的房子,她们在那里一直住到了4月底。房子只有10多个平方米。五一节前,姐妹俩的语文教师汪智勇把她们的情况告诉了校长包美花,包美花觉得两个小女孩住在外面不太安全,就安排她们住进了学校的一间房子里。现在,她们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了一些。
什么时候学会了做饭,巧燕自己也记不清了,只记得以前父母还在身边的时候,她就开始为全家人做饭了。除了炒土豆丝,她还有韭菜炒鸡蛋等好几个“特色菜”,而妹妹陈莉擅长的“特色菜”是蘑菇粉丝汤,她说,这道菜,她做得比饭店的都好。
为了省钱,她们把每天买菜的钱控制在1元钱以内,剩下的钱买油和米,有时候还买点零食。她们最喜欢吃的零食是5角一根的棒棒糖,不过,那只是在考试考了好成绩以后奖给自己的。
她们每个月只有50元的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