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在卖垃圾。
|
每次喝完饮料,陆戴青都会把空瓶装进自己的背包,带回宿舍。“1个可乐瓶可以卖1角钱,10个就是1元钱。”他是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学生,也是该校爱心基金会的创始人之一,而收集废品就是替爱心基金会筹集资金。三年的时间,这个基金会已经募集1万多元,并一直用于资助丽水山区的6名贫困少年。
三年资助6名贫困生
2004年暑假,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的10名学生到丽水龙泉山区一所小学支教,看到该校有好多学生因家境困难而面临失学。回校后,他们把平时卖废品积攒下的900元钱寄到丽水,为其中的3名小学生缴了一年学费。这一行为一直持续到现在。被资助的小学生中,有一个名叫熊庆宝的10岁男孩,他的父母亲常年有病,丧失了劳动能力。这个家境贫寒的孩子面临着辍学,因为得到了财经学院爱心基金会送来的300元钱而能安心读书。
到今年3月,大学生们资助了龙泉住龙中心小学6名贫困学生。
从为环保到献爱心
最初同学们在宿舍区内收集废品,是出于环保的考虑。2003年,有同学建议把卖废品的钱集起来帮学院里的贫困同学买回家车票,于是有了爱心基金会。
而从2004年开始,基金会开始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资助丽水山区的6名贫困儿童。爱心基金会的成员也开始到全校各个宿舍进行宣传,提醒大家平时就注意收集“爱心废品”。
人多力量大,慢慢地,越来越多财经学院的同学开始自觉地把寝室里的废报纸、易拉罐、塑料瓶等废品放到指定地点。爱心基金会的成员则在每月固定的时间内负责回收和义卖。“第一次我们五六个人收集到的废品只卖了14.7元。现在已经有140多人参与这项活动,最多的一次就卖了290元。”爱心基金会现任会长丁玲自豪地说。
爱心一直在传承
去年学院新学年伊始,同学们一边接待新生,一边安排专人拎着大袋子收集扔在地上的饮料瓶和废报纸。每逢学院举行大型活动,也会有同学专门负责骑着三轮车抢收“废品”。
“重要的是,这是学生自力更生地在做慈善事情。”曾经担任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的段雪辉说,尽管有时回收废品很脏很累,还经常耽误吃饭和娱乐的时间,但同学们内心都有一种成就感。这几年来,有些同学已经毕业了,但还时常关注这一基金会的运作,询问受资助孩子的学习成绩。
据初步统计,爱心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已筹集资金10334元,由两个同学负责日常管理,做到收支两条线。所有捐赠的具体项目都定期在学院公示,接受同学们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