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全球经济版图中一个不多见的现象:
——1个市场和2.5万家工业企业共生共荣;
——1个市场衍生出了10万家服务业企业;
——1个市场带动了周边地区30万农村劳力就业,每年输出来料加工业务货值100多亿元。
这个现象源自义乌小商品市场。义乌人凭借“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产业联动”的独特发展路径,让市场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反应堆,引发了资本、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连续裂变,变出了一个开始以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产业结构,变出了一个能引领国内外消费潮流的现代小商品制造业,变出了一个辐射浙江、接轨国际的“义乌经济圈”。
袜子的传奇——20多个影响全球市场的小商品制造产业因市而生、循市而动
玉米纤维袜、大豆蛋白纤维袜、牛奶蛋白纤维袜,还有源自海洋贝壳的甲壳质纤维袜……这不是实验室里的奇思妙想,全都是浪莎集团今年刚刚摆进小商品城的“高科技袜子”。
从当初自深圳几箱几箱地贩运袜子,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把几千万元积累投入袜子织造,到今天打造世界袜业先进制造基地,“袜子大王”、浪莎集团总裁翁荣弟和他的同行在创造这个产业奇迹的同时,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袜业市场——市场品位在提高,从一开始只卖尼龙袜,到如今高支纱、莱卡、纳米等原料比比皆是;产品附加值在提高,袜子单价从五六元到10多元、70多元,最高300多元;市场在走向品牌化,“浪莎”、“梦娜”如今国人皆知,“梦娜”刚成为北京奥运会独家袜业供应商,“浪莎”以品牌为纽带带动了140多家袜厂。
袜子的传奇是义乌在贸工联动的战略选择下演绎的典范。这些当年“鸡毛换糖”的个体商贩或小商品市场的经销户,凭着闯荡商海的资本积累及市场信息、销售网络,在政府引导下驾轻就熟地进入了与市场密切关联的行业。
“拉链大王”陶海弟,最初在市场摆摊卖别人做的拉链。如今,他创办的浙江伟海拉链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拉链生产企业,年产拉链可绕赤道200圈,而义乌全市的拉链产量占到全国的50%;
“画框大王”王斌从批发市场卖低档货起步,如今办起了国内最大的线条、装饰画生产基地——王斌集团,产品摆进了高级画廊、高档商场,而全市工艺品年产值超过30亿元……
还有占世界生产总量40%的电子钟表,占全国70%的饰品、占全国50%的胶带,国内最大的清洁球、织带、易拉罐生产企业,等等。目前,“义乌制造”形成了针织袜业、文体用品等20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并创下了多个“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市场是经济体系的核心。今天,义乌工业仍如“浪莎”的袜子一样循市场而动、不断创新。
小商品市场面对面的竞争压力和敏锐的信息反馈机制,“倒逼”企业迅速找准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努力突破数量型增长的极限。
——中低档的毛线过剩、衬衫过剩,毛纺企业就改产特种阻燃毛线,衬衫厂就转产附加值更高的无缝内衣;
——小商品出口遭受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壁垒,按照国际标准生产成为“破壁”的良方,吸管产量占全球25%的“双童吸管”按药品企业的GMP标准建造厂房、组织生产,产品打进了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几乎所有著名国际连锁超市;
——轻工行业利润空间压缩,一些企业就沿着小商品制造的产业链“往上走”。“贵衣缝纫”以前用进口机器织造,今年企业将制造出堪与日本兄弟公司产品媲美的光机电一体化缝纫机。
正如全球第二大集装箱船运公司“地中海航运”义乌办事处主管所说:义乌货的品质在提升,我们代运的集装箱货值以前每个十几、二十几万美元,现在动辄上百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