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额只有区区300万,而用于商业贿赂的费用竟然达到了80万。温州某医疗器械经营公司的老板张某想通过“潜规则”为其产品打开销路,便以25%的高额回扣推销医疗器械,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以临床费的名义“甩”出80多万元的贿赂。岂料“路”刚铺好就遇上温州市商业贿赂大整治,结果东窗事发。
据悉,这是温州市整治商业贿赂行动开始以来的第一个典型案例。本月初,该案由温州工商部门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举报牵出一桩大案
去年年底,温州市工商局鹿城分局经检大队接到举报:某医疗器械经营公司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通过支付“临床费”等方式给当事人巨额回扣,以此达到排挤其他产品、增加销售量的目的。
接到举报后,工商人员立刻对举报情况进行了核实,并对被举报对象展开了外围调查。据温州鹿城工商分局经检大队副大队长谢德夫介绍,为了不打草惊蛇,办案人员一开始并没有和该公司老板张某正面接触,而是找其他涉案人员进行谈话。“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脉络变得越来越清晰,我们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医疗商业贿赂行为。”
一本笔记曝出内幕
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之后,今年4月12日,办案人员对张某的公司进行突击检查。面对突然而来的办案人员,正在公司的张某的妻子潘某坚决否认了公司存在商业贿赂行为。
此时,办案人员在证据调查方面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所有的账面都显示,公司的收支方面不存在问题,这让调查一时陷入了困境。
就在张某等人以为“逃过一劫”的时候,细心的办案人员在潘某的身边发现了一个笔记本,里面记载了从2006年1月到调查当天,公司实际收支的“流水账”,里面对每笔“临床费”的支出情况有着详细的记录。
经过核算,从2005年到案发时,虽然该公司的销售额只有300多万元,但用于“临床费”的支出竟然有80多万元,约占其销售额的25%。
黑色利益链浮出水面
通过办案人员的深入调查,一条贯穿供应、销售、回扣整个过程的完整的利益链终于浮出了水面。
据谢德夫介绍,张某所销售的骨科医疗器械有着特殊性,需要销售商的技术支持,因此主管医生和医疗器材公司的接触机会很多,很容易发生商业贿赂案件。
据业内人士透露,主管医生收取医疗器材销售商的回扣已经俨然成为了医疗行业的一条“潜规则”。通常情况下,在通过医院用药进行的招投标,进入医院用药名单后,对销售商来说,事情还远没有结束。“因为同时进入名单的一般都会有四五家供应商,要想最终达到销售自己产品的目的,销售商还要把主管医生搞定。”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疏通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以各种名义给关键人物诱人的回扣。
在某个医院需要使用某个产品时,临床医生会给医疗器材销售公司打一个电话,公司会派专门的业务人员将产品送到医院,并提供临床技术支持。
待手术完成后,业务人员会让临床医生和护士在一份产品使用清单上签字确认,然后业务人员将该清单带回公司找财务报账,最后公司在每个月和医生进行结算时,支付相应的“临床费”。
“去年,张某公司支付的‘临床费’占销售价格的25%,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今年有的产品已经涨到了30%。”办案人员发现,中间环节的支出占了销售价格太多的比例,而这些高出来的部分,最终都转嫁到了患者的身上。
19人被立案调查
“销售制度的不健全,致使滋生销售过程中的‘潜规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比方说这个案子,张某也说了,他25%的回扣其实是这个行业的一个默规。这种‘潜规则’的存在,对广大患者来说,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说到底,所有的钱最终还是从老百姓的腰包里掏出来的。”
谢德夫认为,通过这个案子,应该说对整个医疗行业当今存在着的种种“潜规则”带来一次震撼,“起码,他们做之前会好好想一想,对他们也起到一种威慑的作用。”据悉,已经有19名牵涉到此案的人员被立案调查,目前温州市鹿城区经侦大队已经接手处理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