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人帮忙筹齐了手术款
“做了人工耳蜗,我这辈子都要为孩子的‘耳朵’忙活了,但孩子将来能听会说,能参加工作。如果不做人工耳蜗,自己的日子会好过些,但孩子永远都听不到了……”苦自己一辈子,还是苦孩子一辈子,宋勤面临着两难选择。
“10万元,你都可以供他吃穿一辈子了!”宋勤的想法受到了家中老人的反对,连妻子吴秀芬也不是很理解。
但是看着航航费力地挥舞着小手,用焦灼的眼神盯着自己,却猜不透他到底要表达什么,宋勤的心马上就揪了起来。“他究竟是冷了,热了,还是渴了……”
“我这辈子就为儿子的耳朵活了。”宋勤出门借钱了。他挨家挨户地敲门,热心淳朴的乡亲们纷纷伸出了援手:家道厚实的,就借个一万,五千;家里实在穷的,一百、二百也行……“儿子学说话要紧,还债的事情慢慢来。”临出门时,村民的宽慰,让这个老实的汉子一度落泪。
一个多月后,全村人帮宋勤筹齐了15万元手术款,此时宋勤手上的“债单”已经有上百张。2004年6月,航航成功植入了人工耳蜗。
有东西贴在脑壳上,航航很不习惯,总是不愿意开机,而且经常下意识地去扯耳朵上的装置。夫妇俩只能时刻看护着他,夜里也不敢合眼。如果孩子不小心扯断了一根导线,维修的费用可能就是三五千元。
“爸……爸……”几个月后,航航终于能叫爸爸了。慢慢地,一些简单的发音,如“不要”、“没有”、“打”,他也能发出含糊的声音。夫妻俩看到了希望,可接下去大半年,他们又失望了,航航还是只会说几个词。难道是人工耳蜗坏了?医生告诉宋勤,要达到与人进行言语交流的良好效果,航航还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听觉言语康复过程。
当地并没有专业的康复机构,去外地康复训练,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负债累累的家庭来说,真是太难了。可是如果就这样放弃,电子耳蜗就等于废置了。
吃不上饭也要让孩子“上学”
今年4月,宋勤狠下心肠,把女儿寄养在别人家里,带着老婆儿子来到了杭州,花了140元在三堡租了一间只有六七个平方米的储藏间。晚上,屋子里蚊子成堆,可一家人连买蚊香的钱都拿不出。每天晚上,宋勤用被子裹好儿子,自己的两条腿上密密麻麻全是蚊子叮咬的肿块。
由于人地生疏,宋勤找不到相对稳定的工作,临时给附近一家个体老板送煤气罐。“送一趟2元钱,多的时候一天能赚20元左右,少的时候一天也就十几元。”宋勤伸出两只手,全都是血泡。妻子吴秀芬每天走半小时,到三堡农贸市场,拣些别人不要的菜叶子回家。通常一家人菜钱一天不超过1元钱,到杭州后,已经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了。
每天早上6点多,吴秀芬带着儿子,乘一个小时的公交车,从三堡赶到位于四季青商教苑的省聋儿康复中心。为了省1元钱,有时母子俩在车站一站就是半小时,就等一辆不带“K”的车。
由于严重营养不良,而且胆子很小,航航一进康复中心就得到老师们的“格外关照”。到康复中心的第一天,中心主任王飞从自己的口袋里掏了100元给宋勤,让他好好给家人买点吃的。指导老师赵小飞看着瘦小的航航直掉眼泪,“孩子太可怜了,我花了好多工夫才和他熟悉,现在已经学会正确吐气发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