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农具模型浓缩农耕精华 一队夫妻的农具情结
www.zjol.com.cn
2006年06月12日 15:52:5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四处拜师制作模型
制作模型,又是一大难题。按照1∶10甚至更小的比例制作小农具,没有图纸更没有工匠。胡理渊、张玉燕跑遍了温州各大图书馆寻找资料,他们的执着感动了工作人员,最终在北京图书馆,他们借到了《天工开物》等书。
做模型需要购买机械设备,他俩咬咬牙,又卖掉了一间小店,全身心投入到古农具模型制作中。
制模型要用竹子,而且用量大得惊人,100斤的竹子加工后可利用的不到一斤。两年间,他俩为制作模型共耗去毛竹20多吨。
为了能做出逼真的模型,胡理渊、张玉燕遍访工匠,永嘉、乐清、瑞安、龙湾等地稍有名气的木匠师傅,他俩都去拜访了。半年后,第一台10厘米见方的脚踏水车模型诞生了。
5年来,他们已成功制作出手摇风车、脚踏水车、播种机、耕犁等7种4000多件形色各异的小农具,耗费了30多万元。
留住千年农耕文明
自从制成第一套小农具模型开始,胡理渊、张玉燕就遇到了尴尬事:他俩和国内不少的博物馆联系过,想赠送他们制作的全套农具小模型,但均被婉拒了。他俩还找过国内好多外贸公司和礼品市场,但这些地方需要大批量供货,而他们全是手工制作,根本做不到。有几个老板对他们夫妻俩亏空几十万元倾心古农具制作十分感动,专程跑到温州商谈合作开发古农具事宜,但事后也是不了了之。
到了2005年底,夫妻俩再也没钱做模型了,退掉了租来的房子,变卖了冲床等工具,已做好的农具都堆在家里。
胡理渊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和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农耕历史,农具更是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对农耕文化的记录,是一种文化载体。古农具是中国农耕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真想尽可能地寻找并制作出小农具,把它们留给后人。如果今后还有可能,我们还会把这件事做下去,现在手头就有10多种古农具模型可以再制作出来……”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黄松光 徐健
编辑:
傅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