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商会递交意向书
“温商大部分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引导他们回报家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温州市协作办相关负责人说,这些企业家的积极性和资本潜能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庞大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的温州人有175万左右,在外温州人已在全国各地成立129个异地温州商会。
“所谓树高千丈、根基难忘,每个浙商都有回报家乡的拳拳之心。”上海市浙江商会秘书长陈康汉对此深有感触。
据介绍,“139富民攻坚计划”项目有很多种,比如修马路、回乡办厂、捐一个希望小学等,温商的选择余地很大。
以董先生和中山商会为例,他们的首个合作项目选择在温州鹿城区一个欠发达乡镇。经过1个多月的协商,现在已和当地惟一的贫困乡岙底乡达成初步意向,打算在那里建厂,激活当地经济。
中山温州商会的李秘书长介绍,商会现有会员350多家,作为民间机构,将尽一份社会责任,动员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一队伍。
记者昨天从温州市协作办得知,目前共有13家异地温州商会递交了结对意向书。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温州商会已经与文成县公阳乡多次商议,有意在该乡投资建造敬老院;广东省中山市温州商会主动提出要结对鹿城区一个欠发达乡镇;沈阳市温州商会与苍南县观美镇正就具体的帮扶项目进行接洽;大连温州商会也已委托文成县有关部门物色帮扶对象;福州温州商会有意在农业产业化、贫困家庭子女上学、改善农村面貌等方面进行帮扶。
专家观点
建设新农村浙商是强有力的力量
“民营企业家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有力的一支力量。”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评价,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商会代表,大多从农村走出来,他们自己先富了,想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乡,这是他们担负社会责任的体现。有了浙商商会这股力量的加入,将形成“以工促农、以农代商”的良好发展模式,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这既是浙江特色,也是浙江优势。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徐旭初认为:温州商会牵手“139富民攻坚计划”,和此前义乌“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类主体的参与,包括农民、政府、企业家。温州、义乌因地制宜,充分调动这第三种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利用他们与农村的地缘、血缘关系,以及向善的心理,从而达到造福桑梓的愿望。
徐旭初说,商会能调动一大批企业家的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参与新农村建设,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提醒的是,这些合作项目应当是造血项目,而不只是输血项目,应该利用商会的各种资源,深度挖掘项目的造血功能,让新农村建设不停留在一阵风,而是源源不断。”
相关
义乌村企结对开国内先河
2006年4月,义乌27对村企负责人达成共建协议,开创了国内社会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先河。
为杜绝“拉郎配”现象,义乌市给村企结对定了两大原则:自愿自主、就地就近。按进度,除完成旧村改造的村庄外,原定的700多个村都能在3个月内找到结对企业。
义乌市委有关领导表示,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目的在于营造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氛围。义乌现有2万多家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家也大多来自农村,本身对农村怀有较深感情,如果把这些企业家的积极性和资本潜能发挥出来,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庞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