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接待”不等于不接待
接待费从“蹭集体”到“蹭自己”,村招待费逐年下降,但村干部补贴的接待费在上升
在柴桥街道芦江村采访时,村支部书记老潘用的招待烟是“中华牌”,旁边的村主任开玩笑说,这是老潘从他老婆的小商店里“偷”来的。老潘赶忙解释:现在不论是公务还是商务招待,他没花过集体一分钱,全部回家向老婆“报销”。
4月20日,北仑区小港镇湖芳村第一季度的财务明细被贴上公开栏,向全体村民公开。财务公开栏的招待费支出明细上,钢笔字手写着一个大大的“无”字。
村支书黄贤芬介绍说,“不是说没有招待,公务和商务的接待其实都少不了。能做到‘零接待’,主要是谁请客谁掏钱。”自办企业的黄贤芬每年花在公务和商务招待上的费用,约为2万元。
接待费从“蹭集体”到“蹭自己”,除了制度的约束,还来自现实的驱使。
“一村似一户,门不是开在房顶上的,不可能没有接待的事情。”白峰镇副镇长张友均如是描述基层实际。白峰村是白峰镇所在地,去年可用收入60多万元,按规定招待费可有3万,实际花去1万多。村里的书记、副书记都有自己的企业。“他们自掏腰包比我还多。”镇会计站的统计显示,白峰村招待费逐年下降,但村干部补贴的接待费在上升。
“零接待不是说不接待,自己做着企业和工程,就自己拿出来贴进去,村里矛盾也减少许多。”另一位村支书说。
对于“以私贴公”现象,陈承奎认为,这是村干部个人行为,并不在组织程序内。他们虽然不反对,但也不希望如此。
“零接待”施行遇难题
有关部门暗访发现不少村的接待费开支仍用于公务接待,部分基层干部对接待费逐笔公开有顾虑
宁波市实施村级公务“零接待”迄今已经一年多,多数村至少在统计上达到了“零接待”。
不过,宁波市农业局检查组暗访了宁波11个县(市)区的28个村的村级财务公开情况,发现不少村的接待费开支仍在用于公务接待,部分基层干部对接待费逐笔公开在思想上有顾虑。只有四五个村逐笔公开村级接待费开支账目。多数村公开的接待费具体事由不清楚。有的村将多次接待开支汇总后每月公开一笔账,也有的村甚至没有公开这方面内容。
普遍的担心是,文件仅禁止了“公务招待”,“商务招待”依然适行其道。同为招待,公、商之间如何区分?白峰镇的商务接待范围包括: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展的各种招商引资活动;为村级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合理的支出;为完成村重大事件,如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抢险救灾等必要的支出;接待镇外参观、考察客人。
“字面上很容易区分,但操作中则很难判断。”白峰镇副镇长张友均坦言。在招待问题上,主要还是靠村里自觉,其中关键的关键是村支书。
不过,宁波的村务“零接待”,毕竟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宁波市纪检部门的新闻发言人表示:“我们有信心将这一‘新政’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