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遗产保护面临资金难题
专家为胡庆余堂等三家“老字号”保护出谋划策
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以及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星记扇子,均面临保护和发展的困惑。昨天,杭城三家“老字号”邀请10多位专家一起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加快抢救“濒危处方”
拥有130多年历史的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造出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共收集了482个成药处方。
现任胡庆余堂投资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孙群尔说,这些成药处方至少有几十种没有成药生产,如胡氏秘制益欢散、胡氏秘制镇坎散等。“胡庆余堂将组织老药工对这些濒危处方进行保护性收集、整理、开发。”
此外,胡庆余堂还将筹建“胡庆余堂中医药保健中心”。
王星记想建扇子博物馆
王星记将重点对一些将面临失传的品种和技艺进行抢救,如黑纸扇、檀香扇等。扇文化作为杭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杭州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遗憾的是,杭州拥有40多家大小博物馆,目前惟缺“杭州雅扇”美誉的“扇子博物馆”。
早在几年前,杭州市人大和政协已有多次提案议案,但“扇子博物馆”最终因资金和场地问题搁浅。王星记计划建立一个2500平方米左右、能充分展示各历史时期的扇品种、扇面画及有关史料、图片等,而按照企业目前的经济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井巷要开设剪刀锻制技艺展示馆
“张小泉剪刀”目前已经制定了《张小泉锻制技艺五年保护计划》,在生产基地中选择一地改建一条传统锻制技艺生产线,恢复原来的传统制作工序,生产锻制剪刀供来宾参观,努力成为一个新的工业旅游景点。
计划扩建张小泉博物馆1300平方米,其中大井巷分部开设张小泉锻制技艺展示馆300平方米,并制作张小泉锻制技艺雕塑。
非物质遗产保护资金遇难题
三家企业中目前仅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国家级文保单位能维持日常维护和运作,每年投入资金近200万元,文物部门只拨款几万元,而中药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大的系列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企业压力很大。
王星记扇子除了博物馆的建设缺资金外,目前市场上假冒产品多,缺乏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同时专利的申请和网络域名注册无序放开,企业每年为保护知识产权至少要花费几十万元。此外由于工艺人工操作多,人才培养好后很多人出去单干。
张小泉剪刀同样遇到了保护经费问题。
原全国人大常委、著名学者毛昭晰给大家介绍了当初保护胡庆余堂老房子和成立中药博物馆的艰辛,还与北京的同仁堂进行了对比,“同仁堂是四不像,而胡庆余堂既保住了物质遗产,又保护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大教授吕洪年希望成立中华老字号博物馆,把非物质遗产变成物质的,促成它的传播和传承,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