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喝啤酒的人多了,加上有世界杯赛事,不少人还喜欢看球时喝点啤酒助助兴。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夏天喝啤酒谨防“酒瓶炸弹。”
夏天为啤酒瓶爆炸高峰期
上个月,金华消费者梁先生在搬运啤酒时,其中一瓶啤酒突然发出一声巨响,玻璃碎片四溅,其中一块碎片飞至梁某嘴上,导致梁嘴唇被炸裂,光是医疗费就花了500多元。让梁先生无法接受的是,自己因此被破了相,他要求啤酒公司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以及后续整容等费用,但双方因赔偿金额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梁先生于是向省消协求助。
经省消协协调,啤酒厂家同意赔偿梁先生5500元,梁先生对此表示满意。
虽然啤酒是一种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且平衡性良好的饮料,有着“液体面包”的美称,但省消协资料显示———近年来,啤酒瓶爆炸伤人事件频频发生,尤其到了盛夏,啤酒瓶爆炸更是到了高峰期。
农村、郊区、城乡接合部是啤酒瓶爆炸事故的重灾区。啤酒瓶爆炸炸瞎眼睛、炸毁脸部、炸残四肢,甚至炸伤颈动脉致人死亡等事故时有发生,爆炸现场触目惊心,消费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侵害。由于爆炸事故取证困难,事后消费者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维护,更是加重了事件的危害性。
啤酒瓶为啥成了“炸弹”
据我省各地消协受理啤酒瓶爆炸投诉案件的情况分析,引起啤酒瓶爆炸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回收瓶超期服役首当其冲。国家规定禁止非B瓶啤酒生产销售,并建议B瓶回收使用期限为两年。但目前仍有非B瓶和大量超期服役的B瓶在市场流通。啤酒瓶使用期限过长,容易引起瓶体擦伤、划痕和材质老化,造成抗压力下降,因此超过正常使用年限的B瓶,引起爆炸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其次,普通啤酒瓶质量不过关。从消费者投诉的情况看,啤酒瓶爆炸事故都集中在普通啤酒瓶上。原因是一些生产企业为节约成本,购买了质次价低的B瓶。
第三,运输、贮藏方式不合理。一些啤酒生产企业用捆扎式包装啤酒,导致在啤酒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剧烈碰撞,啤酒瓶的机械强度大大降低,造成隐性裂痕。啤酒贮藏不当,如温度过高或暴晒,瓶内气体膨胀、气压过高就可能发生爆炸。啤酒降温速度过快,温差骤变,引起瓶体抗压力下降,加上不小心碰撞,同样容易导致爆炸。
消费者这样预防啤酒瓶炸弹
为此,省消协再次发布消费警示,慎重提醒广大消费者,喝啤酒谨防啤酒“炸弹”。消费者可参考以下小窍门。
一、购买啤酒时,应选择外观较新的B瓶,对表面有擦伤、磨损的啤酒瓶,要特别注意。
二、提拿啤酒时,切记轻拿轻放,避免激烈摇晃和碰撞。不要让儿童独自购买、拎提啤酒。
三、存储啤酒时,温度以4—15摄氏度为宜,要注意避光保存。不应直接将啤酒放入冰箱冷冻室快速降温,冷藏时不能将啤酒整捆放进冰箱。
四、开启酒瓶时,要正确使用启瓶器,切忌牙咬、手拍、筷撬。
五、饮用啤酒时,最好即饮即开,切忌将未开启的瓶装啤酒放在餐桌上或离人较近的地方。
六、由于啤酒瓶爆炸原因认定困难,万一啤酒瓶发生爆炸,消费者应尽量保存碎片及现场,并及时通知商家或消协等部门查看,分析原因,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