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省委出台学习“义乌发展经验”的决定后,全省各地迅速掀起学习“义乌发展经验”的热潮,也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受到兄弟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昨天,光明日报、新民晚报和广州日报的记者,向本报讲述了他们采访义乌经验的感悟。
《光明日报》记者严红枫:
春江水暖鸭先知
6月19日、20日,《光明日报》连续两天在头版重要位置报道了我省义乌经验。昨天下午,参与这两篇报道采写的记者严红枫说,近年来,他多次到东、西部采访,得知很多地方曾组团到义乌取经。于是进一步激发他作出这样的思考:真正的义乌经验是什么?
这次他和记者叶辉被报社指派参加义乌经验报道,这使他对义乌经验产生了更多的体会。义乌的领导有敏锐性、有胸襟、有胆识。20多年前,义乌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在当时被不少人看着是冒险行为。其实,当时的县领导并不是盲目冒险,主要是他们对党的政策比较敏感,学习深、理解透。“春江水暖鸭先知”,义乌的领导就是凭借这种先知先觉的精神,推动着义乌不断向前。
义乌的发展,是在不断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这更表明了领导的胸襟。在义乌,领导换了好几任,以商兴市的方略一直没变,每一届继任者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创新,不以标新立异、另搞一套来树立自己的政绩观。
《新民晚报》记者沈吉庆:
勤奋写成“义乌神话”
《新民晚报》记者沈吉庆是随美国加州巴士通市长一行来到义乌的。这一行给他带来的是震惊:市场规模之大、水平之高,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经过几天的采访,他围绕义乌为什么会得到长足发展这个问题,在4月24日的新民晚报上刊发了《义乌“神话”是怎样“写”成的?》文章。
论及这次采访,沈吉庆说,义乌人留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义乌人非常勤奋。采访中,他接触过不少义乌老板,他们有钱、有积累,但他们没有人们印象中的老板作派,他们与工人一道扛麻包,经常满头大汗开车运货。他到过全国许多地方,还感觉到义乌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义乌这个城市不单睡得晚,而且醒得非常早,天刚蒙蒙亮,大街上就是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了,说它是一座不知疲倦的城市一点不假。
不过,义乌人的勤奋,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吃苦耐劳。义乌人的勤奋表现在多个方面,勤奋包含着不断进取。为适应市场对外需要,义乌人很注重学习,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如在市场内,很多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能说多国语言。义乌市场和企业的发展,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非常好的印证了义乌人勤奋加进取的精神。
《广州日报》记者周方:
永不落幕的广交会
周方是广州日报经济部记者,今年5月29日,他随由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率领的广州市政府考察团,赴义乌学习考察。
在周方此前的想象中,义乌就是一个大的小商品批发集散地,与广州不少跳蚤市场差不多:档次不高、但品种繁多,扛着大包小袋的南北客商熙来攘往。但现实告诉他大错特错。周方说,广州是个大的物流中心,每年的广交会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品牌,义乌的考察结果,让他们有了一种危机感,义乌是一匹疾奔的狼。义乌现在打造的是一个永不落幕的广交会。义乌的商城,充满了现代气息,管理非常规范,国际化程度很高。市场内随处可见外国客商,许多商户通过网络做成一笔笔外贸大单。义乌的发展后劲很足,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