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使杭州成了全国影迷向往的地方
“金秋十月西子湖畔,我在杭州等着你。”这已经成为所有明星的一句口号。即将召开的第十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使杭州成为了全国影迷向往的一个地方。顶级明星、一流大腕纷纷现身荧屏说杭州,说自己在杭州拍片的故事。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历史与现在交织,自然风光、环境都是中国第一流的。张卫说,在这样的城市办电影节,可以说是交相辉映:中国电影节借杭州增光,杭州借中国电影节增辉,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有很多电影曾经在杭州拍摄,很多明星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在杭州拍片的日子。
杭州还出了很多有名的演员,像夏衍、吴贻弓、袁立、陶慧敏、茹萍、邬倩倩等,杭州哺育了他们,为中国电影节输送了养料。
电影是否正趋于式微?
在大家的印象中,目前票房较好的似乎都是那些进口大片,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张卫介绍说,其实这是大众的一个误解,据票房统计,中国大片连续几年都超过了好莱坞等进口大片。在某一档期,如果有冯小刚、成龙、张艺谋、陈凯歌等这些品牌导演的片子与好莱坞大片同期上映,中国大片的票房基本上都超过了好莱坞大片。像徐克导演的《七剑》在上映时就超过了同期的《史密斯夫妇》。
喜欢外国进口大片的观众群有着特殊的视角与审美趣味,他们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个观众群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据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收视率调查,外国电影的收视率永远不如中国电影,报道国内明星的观众群体远远高于国际明星的群体,中国观众关注度最高的还是国内的明星。
电影院的观众正在不断流失吗?
表面上看来,最近这些年,电影院里的观众正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但张卫认为,这恰恰是新的经济环境下观众群体分化的表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他媒体都无法形成与电影抗衡的格局,因此观众的娱乐生活比较单一,随着新媒体出现,在便捷性等方面,VCD、DVD、网络等的兴起使得电影暂时失去了优势。但电影也以一种新的面目出现,它起的不再只是单一的娱乐作用,更是一种时尚的象征,成为白领中产阶级消费的产物。
在这种状态下,城市里的电影城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的代表。而随着第二院线的开拓,电影的放映形式也开始慢慢向传统的方式回归,露天电影、民工电影等普通化的电影在各城市都逐渐展开。大众式的欣赏、中高档的小众欣赏,这两种观看电影的方式和电视台播放的电影,共同构成了电影的欣赏系统。张卫说,在21世纪,中国电影的欣赏终于形成了分层,这正是适合新世纪消费群体的形势,是非常让人欣喜的。同时我们要看到,电影的营销越来越丰富化、分层化,其盈利模式也已从单一走向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