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读、挂读、择校……虽然今年杭城的中考录取工作还尚未开始,但是许多家长却已经开始为孩子寻找“挂读”的学校。
为什么家长们要放弃原本能够正常就读的学校,转而去投奔既费钱又费事、而且还没有正式学籍号的借读学校?借读真能够为孩子“借”到高考的东风吗?
其实,“借读”的这种特殊的求学方式已经存在多年。但是它究竟能够为同学的学业进步带着多少收益,似乎家长和孩子都心中没底。
“家长意志”导致借读失败
昨天,杭州源清中学校长张伟韬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对比数据。2003年,原本通过中考已被源清中学正式录取的20名同学,由于各种原因申请去其他学校借读。今年,这批同学在外借读三年后参加高考。但是,从他们的高考成绩看,借读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在这20名同学中只有30%的同学考到了第三批录取分数线,而今年杭州源清中学的高考第三批上线率已经超过60%。而且,这批去外校借读的同学当年的中考分数基本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借读”的效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杭城各所高中目前都有数量不少的借读生,相当部分的家长们出于“攀高”的想法,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更优秀的群体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为了撑“面子”,想尽办法要让孩子“借”进重高。
但是,真正应了“拔苗助长”的教训,许多孩子反而学“蔫”了。
自信心受挫,得不偿失
曾有一名男生,他高一就读的是一所省二级重点中学,期末考试拿了班级第一名。“这证明我的儿子在学习上是有能力的,现在他需要有更好的教育环境。”这位男生的父亲就想方设法把儿子送进杭城某所一级重高就读。虽然男生依旧很努力学习,但是他在借读学校的排名却非常不理想,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都排在全年级倒数三十名左右。最终,他的高考成绩也仅仅是上了三本线,而高一时排名在他后面的同班同学高考成绩都高出他50多分。
这样的事例,记者听到不止一个。有一位在普高就读的女生,高一和高二年级都排在全年级第五名,是学校重点关注的“种子选手”,但是这个女生在高三时毅然转到一所重点中学,希望能够有所突破。但事与愿违,从今年的高考成绩看,她的名次非但没有进步,反而落到了年级第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