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是浙江一家知名鞋业集团市场部的主管,日常工作除了定期作一些客户反馈调查和营销策划之外,还肩负着另外一项“神圣”的职责———商业“无间道”:即精确地搜集到同行,特别是竞争对手近期的销售数据和营销战略部署等有关信息,并为公司各个部门的下一步战略计划提出参考性意见。
6月29日,李健还专门参加了一个由杭州人才市场和长三角主要城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联合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竞争情报员”培训。让主办方意料不到的是,前来参加培训的人数大大超员。所有参加的企业带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找到或培养出合格的竞争情报员。
商业“无间道”是份技术活
去年年底,在李健正式接手这份工作的时候,正值十一黄金周前夕,促销大战一触即发。
在当地的男鞋行业,相同定位和价位的生产企业还有两家。在促销力度没有正式公布于众之前,大家都保持缄默,惟恐对方占据上风。
李健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提前打探到对手十一黄金周期间的促销力度和推出时间。此时,李健得到消息,给这两家男鞋企业做促销海报设计的广告公司,正是自己熟悉的。于是,在对方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李健轻而易举地提前拿到了竞争对手的促销海报。自然,在当年“十一”的那场促销混战中,李健所在的企业占据了上风。
竞争情报员目前很紧缺
除了市场部主管这个头衔,李健还有个时髦的称呼,叫竞争情报分析师,也叫竞争情报员。
6月29日的“竞争情报员”培训班上,希望能成为情报员的学员,最远的来自北京,也有浙江大型民营企业的代表。“绝大部分来自于钢铁、粮油、电力等资本比较集中的竞争性行业,还有很多来自浙江各地的民营企业。”负责培训的一位人士透露。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对专业情报员的需求在15万人左右,而目前专业的情报人员只有1000余名。长三角有大大小小企业120多万家,一些企业委托调查机构帮自己做调查。而更多的,由公司内部的非专业人员兼职担任。“竞争情报分析师在国内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前年下半年开始,相关的培训班才陆续开出来。而不像美国这些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竞争情报管控体系。”北京汇智利海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竞争情报员培训师祝晓蓓说。“在哈佛大学,竞争情报已经被列在了人力、资金和技术之后,位居企业竞争力的第四位。而在国内,已经建立了完善的CI(竞争情报)体系的企业还不多。”杭州尚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尚阳说。
“如果有专业的情报师,公司很想要,”浙江一家家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说,“目前公司所做的市场调查都是公司内部的非专业人士在做,一些简单的调查就请些在校的大学生,但缺乏数据性的分析,参考价值并不大。”
商业“无间道”无处不在
竞争情报员听上去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其实在现实的商场商战里很容易找到它的原型。
去年下半年,杭州一家家电大卖场在城西的分店开业,由于原定的促销广告被同行窃取,开业当天,杭州另外几家家电卖场纷纷打出了类似的促销价格,该卖场人气一度受到很大影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比如在促销大战来临之前,各大卖场都会在媒体打促销广告。为了能在促销力度上占据上风,有些卖场就事先在媒体的广告中心附近蹲点,直到看到对方的促销广告,再赶回去制作自己的促销广告。”一位家电卖场业内人士透露。
除了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无间道”,大多数家电卖场的企划人员都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天关注各家卖场的报纸广告,从中发现蛛丝马迹,洞悉对手的品牌推广策略和促销主题,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促销和品牌推广计划。
而在商场和超市,大部分企划部门也担负了这样的责任。“比如,超市会定期派出自己的工作人员到其他超市进行价格比对。当然价格对比还是比较表面的,有时,为了获取对方下一步的促销主题和举措,就必须通过对方的内部人员获得信息,”一家卖场公关部的工作人员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