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文明行路指数一路下滑
记者的观察从文明指数的数据统计上得到了证明。从这一个多月共40多份的汇总表来看,前两周的文明指数明显高于后面几周。从6月19日起,行人的文明行路状况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当天的指数是94.50%,在此之后的指数都没有超过97%,6月24日更是降到了最低点,指数为86.44%,文明行路指数一路下滑。
环城北路体育场路口、庆春路东坡路口、莫干山路文一路口及南山路柳莺宾馆路口等地行人通行状况并不理想,闯红灯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有的路口一旦没有交警或交通协管员“设防”,便有个别人漠视禁行信号,堂而皇之地乱穿马路,有人尽管有过片刻犹豫,但看到别人闯红灯,也马上随大流“跟进”。交通随之出现混乱和拥堵,有时也免不了险象环生。
“炎热的天气很有可能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由于一些行人等待线上没有树木遮挡阳光,行人忍受不了烈日暴晒,即使有志愿者在劝阻,有些人也还是义无返顾地向前冲。”杭州市志愿者协会的陈碧红这样分析道。
协管员黄师傅向记者抱怨,每次一到专项整治或大力曝光的时候,行人通行的情况就很好,但这也只能持续一段时间,没几天后又恢复原样了。
志愿者从80人下降到40人
和文明行路指数同时下滑的,是负责统计数据和劝导行人的志愿者人数。
在杭州市区,文明行路指数的统计路口共有26个,每两周选其中的10个进行统计。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志愿者热情非常高,每个路口能保证有8个工作人员。但随着天气的逐渐变热和暑假的到来,志愿者的队伍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报名最踊跃的那段时间,志愿者人数远远超过了需求,但现在志愿者人数已经降了一半,只剩40人,而且志愿者人数还有不断减少的趋势。”杭州市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进行文明行路指数统计的志愿者大多是退休老人和大学生。一到暑假,多数外地大学生选择了回家,大学生首先退出了志愿者队伍。而文明行路指数的统计时间选在人流车流比较集中的上午8时至8时30分,双休日则安排在9时左右。而这段时间正是夏天日照强烈的时段,老年人在酷暑炎热的马路上,身体显然有点吃不消。前不久,就有一个年长的志愿者在工作时中暑晕倒了。
文明行路指数还没发挥作用
在最初的一阵热闹过后,文明行路指数在它“诞生”不到两个月的时候,陷入了尴尬境地。
文明行路指数能说明什么?这个问题在这项指数诞生之初就有人提出来了。在一定路口,一定的时间段,而且是在志愿者“盯梢”、抓拍的前提下统计出来的数据,能否代表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有市民就提出,自家门前路口的交通秩序很差,却从媒体上看到分值很高的文明行路指数。
更大的疑问是,公布路人文明行路指数,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数字,而是借此对城市交通状况和百姓行为“把脉”,提醒人们行路不仅仅是“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的小事,而是关系到城市文明程度和整体形象。然而,这个每天公布的像“气象预报”一样的数据,能对行人起到警示作用吗?能减少乱穿马路的不文明行为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文明行路指数还没有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参照。
“不就是没看红绿灯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被协管人员揪出来后,很多人并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而是觉得自己运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