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浙江人的头发是空心的,满脑子都是商机。的确,哪里蕴藏商机,浙商就往哪里扎根,最终枝繁叶茂,硕果累累。2003年,随着“振兴东北”国策的启动,做生意向来敢为天下先的浙江人揭开了闯关东的新历史。大批的浙江商人怀着创业激情,扬波弄潮在白山黑水之间,寻找新的资源和市场空间,既避了土地能源之短,又壮大了自己。在不久前闭幕的第17届“哈洽会”上,600多位浙商参展参会,浙江与黑龙江、俄罗斯签下57亿元合作大单,另外,“两江”签下了合同金额近68亿元的合作项目。6月,就在浙江与黑龙江合作共赢的语境下,我们与数10位浙商及浙江企业在东北平原的黑土地上相遇了。
民企控股上市公司
黄卫峰的“孙子兵法”
浙商闯关东,预示着浙江商人已经把二次创业置于全国的背景之下,实施资源、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的新一轮优化配置。黑龙江省副省长王利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浙江商人,都是一本市场经济的生动教材。
2004年末,浙江民企新湖集团以2亿元的价格,买下了哈尔滨高科技集团29.99%的国有股份,从而以大股东身份控股这家企业。黄卫峰,正是从那时起走入了哈高科人的世界,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在引领哈高科资产重组的过程中,为这家企业带来了理念上的震动。“我要用行动证明,股权出让者和股权受让者都是对的。”这是黄卫峰决定辞掉他在上海的任职,应邀北上哈尔滨接手哈高科时,当着出让方和受让方的面说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6月21日,我们在翻看哈高科的宣传手册,里面赫然印着六个字:上下同欲者胜。外表温文尔雅的黄卫峰告诉我们:这是孙子兵法的名句,他最喜欢的至理名言。
黄卫峰说,治大国如同烹小鲜,治理企业也是一样,不能加大火猛烧。黄卫峰来到哈高科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观察研究这个企业,它的资产负债状况、它跟政府之间的关系、它的内部治理结构、管理人员的思想动态……“多换思想少换人,妥善安置职工,择优上岗。”黄卫峰说到做到,原来一些在观望的哈高科员工渐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他们的理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对黄卫峰来说,自1998年从温州市副市长岗位上退下来,只有来到已经转制的哈高科的这一天,才是他真正“下海”的日子。
目前,新湖重组哈高科已经实现了三个对接:南(浙江)北(哈尔滨)对接;民营经济改组国有经济对接;市场化思维与计划经济思维对接。黄卫峰说,时间一长,他越来越深地了解到这片黑土地,现在,他已经有种在家的感觉了。
“草根”欲成“森林”
冯济堂的边贸生意经
绥芬河,一个拥有12万人口,坐落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边陲县级市,如今其外地与本地人口的比例已超过一比一。吸引全国各地人集聚绥芬河的一个重要原因,缘于其“对俄第一口岸”的边贸优势。在这样一个商机涌动的城市,当然不会缺少浙江商人的身影。
据了解,自1992年口岸开放以来,每年俄罗斯人从绥芬河扛出的货物有100亿元。而绥芬河今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将突破30亿美元,过货量也将突破800万吨。
就这样,35岁的台州人冯济堂早早地看到了边境贸易“钱景”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