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浙江特色的文化产业
胡志毅曾随浙江文化建设考察团调研过杭州、宁波、义乌等地,他说,印象最深的是,文化体制改革中民营经济的亮点其他省并不具备。就像当年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非公有制经济介入是底层萌生的欲望和创造,只等着管理部门的认可。
迄今为止,关于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成果,主要来自于经济体制改革,这也使得文化体制改革具有明显的探索性。在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浙江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政策也将进一步放开,在市场准入方面他们获得了和外资一样的机会。在浙江,只要入世协议中允许对外资开放的行业,民营资本同样可以进入。它包括演艺业、娱乐业、发行业、印刷业、影视制作业等。
改革,就是要激活文化优势
拥有自己文化品格的浙江,正在进行着一场文化创新改革。浙江社科院研究员项义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发挥浙江文化传统优势的同时,必须再造新优势。
项义华是浙江文化体制改革课题组的重要成员,对于再造浙江文化新优势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和浙江经济发展不同,浙江文化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这只是一种历史优势,而不是现实优势。在现实的文化基础建设和精神文化创造层面,与国内其他先进省市相比,浙江的优势是不明显的。因此,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浙江文化固有的优势,并同时改善文化活动环境,解放文化生产力,激发精神创造力,从而再造浙江新的文化优势。
当前,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进程中,要有所突破,关键是要发挥浙江人自主创新、理性务实的文化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再造浙江的文化优势,使我们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使我们的区域文化在人类文化多样化发展的进程中得到新的提升。
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内容丰富的现代产业群,也是国际化的产业。加入世贸组织后,长期困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力和管理问题将日趋严重。只有在对外和对内两个全方位开放的环境中,充分整合社会的参与意愿,通过完善以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才能加以解决。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浙江省要充分借鉴浙江经济发展的经验,加快文化产业改革。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逐步开放并最终允许非文化系统的、各种所有制类型的社会资本参与和经营文化产业,通过引进新资源和新机制,盘活国有文化资产存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现代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优化和提升原属国有文化资产,调整现有的不平衡的单极化文化经济利益关系,给国有文化企业创造一个更完整的市场环境,促进其竞争能力的迅速提高。
促进产权交易,实现文化资源归位,是盘活文化资本、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浙江省有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有创造新的文化财富的巨大潜力、市场资源和文化创造的人才资源。要将国有文化资源从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所有中分离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有资本,通过市场调节、产权交易实行有偿使用。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我们要从法律上确立文化产权交易的地位,健全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扶持文化产权交易企业,培养文化产权交易经纪人、代理人、发行人,大力推进文化资源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重组和文化资本国际化。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文化资源能通过产权交易发挥应有的效用。
当然,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必须对这些提供公益性产品和服务的机构给予资金支持,才能使其得以正常运行。在政府财政拨款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在这方面,建立公益性文化发展基金是一个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