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行业标准的缺失,令石斛产品质量优劣不齐,产业链面临全线瘫痪,产业“深度休克”,近30万从业人员生计遭遇考验。从省人大代表的怒揭黑幕到行业协会的调查论证,一场制订行业统一标准、拯救石斛产业的行动拉开了序幕。
“我可以负责地说,老百姓花大价钱,置办年货买来的铁皮石斛系列制品大部分是假冒货!”在今年的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新安生物有限公司老总黄祥勇提交了《关于要求严肃整顿和管理铁皮石斛行业的建议》,痛陈石斛行业的种种黑幕,“如果听之任之,浙江这一特色中药材产业必将被断送!”
时隔4个月,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保健协会正在协助国家有关监管部门抓紧制订规范石斛市场的统一行业标准,浙江省也正在制订省级地方标准。“对整个石斛行业的拯救,已全面拉开了序幕。”
30万产业大军陷入困境
据王大宏介绍,仅浙江一省,石斛的产业规模就在30亿元人民币左右,从事加工的农户达到七八万人。
自从1993年第一次将铁皮石斛以“枫斗晶”的形式送入杭州保健品市场后,以浙江省为代表的各类铁皮石斛保健品曾一度俏销,石斛产业在当地被当作“朝阳产业”。仅浙江乐清,当地农户加工枫斗的年产值就超过10亿元。
王大宏告诉记者,近年来,有铁皮石斛颗粒、铁皮枫斗晶、铁皮枫斗冲剂、胶囊等约20个铁皮石斛产品获得正式的保健品批文。
记者注意到的是,在这些获得批文的保健品中,绝大部分产品原料都以铁皮石斛自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指点了迷津,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因为相对于紫皮石斛、铜皮石斛、刚节石斛、草皮石斛、石皮石斛等同类来说,铁皮石斛可谓出身名门望族,身价也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温州、金华一带老百姓加工坊制作出来的各类石斛半成品,虽然其中仅仅一小部分是铁皮石斛,但经过一些保健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包装,摆上商场柜台就堂而皇之成了铁皮石斛产品,甚至标出了数千上万元的天价。
石斛种类较多,加工成成品以后形状又极为相像。长期以来,对铁皮石斛的分辨只能依靠有经验的农民、企业质检人员积累的经验加以辨别。王大宏向记者介绍说,一些企业为了牟取高额利润,把温州一些村民经过若干道特殊工艺处理的廉价石斛,收购去充当价格昂贵的铁皮石斛;而铁皮石斛本身因品质不同,价格也从数千元到数万元每公斤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