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是什么样
“善于学习,尤其是善于倾听”
问:您的书中写了几十位慈溪人,有农民企业家和普通农民,也有基层官员。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故事,在这些人身上,您是否感受到一些共同的东西?
答:善于学习,尤其是善于倾听。他们有能力非常认真地听你说,在这种认真中筛掉你说的大部分废话,捕捉到你一两句有用的话,然后就这一两句话向你请教。如果还没弄明白,继续向别人请教。一旦弄懂了是有用的,就会去做,转化为经济效益。许多做成大业的产品,当初就是从听到的一句话得到启发的。
问:您把慈溪人称为新农民,您觉得这些农民的“新”体现在哪里?
答:农民办企业,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承包制后分散的土地再度集中,建标准化农业基地,农民把做企业的经验移植到土地上,发展订单农业,规模已占农业的70%,且大部分农产品出口。农民还通过网络组织远程供销。各业出口产品已销往176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全国有13个省市自治区自营外贸出口总额分别排在慈溪这个县级市之后,包括陕西、重庆这样的省市。
那里不仅已超越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关键的是,农民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过程中把自己创造出来,由此产生三个成果:一是新农民,二是新农业,三是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建设,没有新农民,不会有新农村。
问:虽然慈溪现在很富裕,但当地也有贫富差距的问题。对这一点您是如何看待的?
答:改革开放前期,政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主要流向效益,即支持企业发展,于是财政资金更多地流向“赢家”。几年前政府调整政策,财政资金更多地流向扶弱。比如政府出资建标准化农业基地,即水、电、路等设施全部由政府承担。以工助农,把从工业得到的税收反哺到农业。同时加大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培训农民由政府买单,加强公众共享的公共设施建设,使共享程度高而相对减少基本生活的差距。这是一项发展中的工作,需要用政策去调整。
别人能借鉴什么
“要像慈溪人那样,要能起步”
问:《贫穷致富与执政》是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农业部推荐的“三农”优秀图书。您也曾表示,想通过慈溪,带给很多依旧贫穷的地区启发。您觉得这种启发到底是什么?
答:我跑了不少省区,看到的贫穷乡村全是企业办不起来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千难万难,最难的其实是难以起步,那就得不到锻炼和发展。农民觉得自己落后,政府官员也说缺资源。
我感到第一步是要像慈溪人那样,要能起步。在一切缺资源的地方都有人力资源,办起企业得到锻炼才能增长才干,生产力中最有活力的因素——人,才能得到进步,也才有可能吸收慈溪发展中的经验。概括地说,我相信慈溪能做到的,我国大多数地方也是能做到的。
【记者手记】
启发才是更重要的
关注《贫穷致富与执政》首先是由于这本书的责任编辑隋丽君。她在图书界名气颇大,很多重量级图书都是她一手策划编辑的。
从她那里得知《贫穷致富与执政》要出版的消息后,开始是有些纳闷的,不知道她为何关注这样题材的作品。但得知作者是王宏甲后,心里大概知道一二了。因为王宏甲是国内报告文学界响当当的人物,曾获得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等我看完书,对隋丽君和王宏甲就更加钦佩了。这本书讲述的是慈溪人拼搏奋斗的经历,但带来的经验和启发才是更重要的。
都市里很多人,做梦都想找到自己的“第一桶金”,相比慈溪人,看这本书可以领悟到更多的东西。正如王宏甲所说,慈溪能做到的,大多数地方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