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活力看经济,经济的活力靠创新;杭州正在主打“创新”牌,创新靠人才,靠城市环境;只有全方位不断增强自我创新能力,才能打造创新型城市。
杭州以自主创新这条主线,构建城市创新体系,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特别是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1-6月,杭州(市区)申报和授权的国家专利数分别为5140件、2581件;分别是2005年同期的1.63倍和1.52倍。今年上半年,全市新产品产值率达6.59%,比去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完成新产品产值206.1亿元,增长35.9%。
个案寻访
萧山一家印染企业,用一套电脑调浆系统,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厂里的一位老师傅感叹地说,“科技,就是厉害,怎么会这么准呢?”这位老师傅眼里的“科技”就是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以前印染调色都是通过天平磅秤,仔细地计量各种颜料,然后调配,一直调到厂家要求的色调,师傅们不断地上机打样,造成水、电、汽、染化料等资源浪费严重,并且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残浆污染环境,生产效率低下。有时要调七八个小时还不一定调好色。
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论证,组织了多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对颜色科技理论、染整工艺、计算技术、自动控制等进行了近五年的持续研究开发,投入了近千万的资金,研制成功了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来替代传统生产方式,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套系统提高了国内调浆配液的生产水平,与传统印染调浆配液比,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平均每年至少为每家用户减少打样、节省浆料成本150万元以上。产品在纺织印染业的应用还大幅度减少了印染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用水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这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提高了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项科技攻关,受益一个产业,杭州将产学研“请进来、走出去”,做好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工作。好的技术,向企业推广,难题的技术,交给科研部门攻关。截至5月底,杭州网上技术市场累计发布了技术难题数229项,技术难题正式签约数35项,合同成交金额达3577万元。
深度追踪
专利申请量节节攀升
杭州滨江区的杭州中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凭借10万元注册资金,短短几年时间发展到中国最具竞争力高成长型创业企业500强,他们靠的是什么?是自己的专利技术。
专利是一个企业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是理念创新体现;而专利申报和授权量,是一个城市科技创新的标杆。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区)申报和授权的国家专利数大幅上升。这与杭州支持和鼓励专利申报的软环境有关。为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企业的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进程,我市制定并出台了《杭州市鼓励专利技术实施试行办法》,已完成杭州市专利技术实施项目的收集申报工作。同时制定《杭州市专利管理初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实施办法》、《关于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的实施意见》等相关规定。
在专利人才培训方面,聘请相关专家组织成立了杭州市知识产权讲师团,初步建立起了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的师资队伍。委托国家知识产权局杭州代办处和情报院每月为我们检索提供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数据细分到各区、县(市),从而使本市及各区、县(市)都可以及时掌握申请、授权的变化情况,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
体制创新是动力
杭州市政府要把数字电视打造成城市信息化主平台,首次试点社区信息化,足不出户就可以查看信箱、订餐、查询物业管理费等。运作有线数字电视的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由技术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终端制造商共同出资组建。这种将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体现了体制创新,形成“1+1>2”的放大效应,实现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体制创新所带来的效应是全方位的,效果也是令人想不到的。杭州数字电视的发展模式,曾令国内专家赞叹,“令人震惊”的想像力。
建设创新载体,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孵化器是培育高科技企业的“摇篮”,杭州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10月底前可望投入使用,届时将为民营科技型企业搭建又一个集技术、物业、政策、中介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据不完全统计,1-6月全市已投入运行的单规模1000平方米以上的孵化器有28家,孵化场地总面积55.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228家,累计毕业孵化企业182家,在孵高新技术项目1730项,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371人。
科技创新为核心
创新城市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是第一增长点”。为促进专利事业发展,市科技局出台了《杭州市鼓励专利技术实施试行办法》,起草了关于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的有关政策,组织了多次专利、商标、版权联合行政执法,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
市科技局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立了杭州市高科技担保公司,在全国率先推行投融资联合担保业务,实施以奖代拨,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资源节约新技术应用”等13类重大专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成套或大中型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丝绸与女装关键技术”、“发展动漫游戏产业关键技术”4个重大专题的申报指南已经在制定中,将在下半年组织实施。
目前已组织我市企业申报国家、省火炬计划项目9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42项,推荐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列入2006年第一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90项。同时,市科技局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配合省科技厅新认定省级区外高新技术企业30家。
服务创新为保障
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打造服务型政府,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服务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对科技人才的服务和鼓励上。“十一五”期间,我市设立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4亿元,其中新增8000万元;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8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对专业(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给予实际投入20%-30%的补助,最高可达500万元;被认定为国家、省、市级的企业研发机构,市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分别一次性给予最高200万元、100万元、60万元的资助;对企业与国家级大院大所名校共同兴办的分支机构或企业中央研究院,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助;对评定为优秀企业研发机构的,给予5万-10万元的奖励。
设立创新型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融资担保机构为我市创新型企业提供年日均担保额2000万元以上担保的,给予年日均担保额1.5%-2%的补助;担保机构发生代偿净损失时,给予代偿净损失30%的补助。
对新批准增设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给予一次性50万元建园资助,对新批准增设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一次性10万元补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招收一名博士后给予一次性科研补助5万元。对列入“杭州钱江特聘专家计划”的专家,给予一定工作津贴。
创新激发活力
戎国彭
专利,作为一项自主知识产权,是创新这座金字塔的塔尖。今年上半年,杭州申报和授权的国家专利数,同比增幅均超过50%。这表明,创新的能量爆发出来了。更为可喜的是,难度最大的发明专利占比36%,比全国12%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说明杭州发明创造的能力很不一般。
如今所说的创新,绝对不是少数几个有异禀天赋的发明家单打独斗的事情;万丈高楼平地起,杭州定位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着力点首先是制度创新,这好比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把功夫下在创新环境的优化上、创新主体的培育上。正是有了制度设计、科学规划与配套政策,推进理念、体制、科技、服务的“四大创新”,初步形成全面创新体系的良性运行,才固本强源根深叶茂,创新成果才会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
科技创新转化成生产力、小到使产品降低能耗增长效益,大到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乃至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康庄大道。
用十五年时间建成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今年召开全国科技大会时提出的目标。杭州,应该有信心、有能力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这是使命,也是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