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就业弹性大
2004年8月份从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富阳人林德月先后换了3个工作,先是做广告策划,然后又做过保险公司的公关专员,现在则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主管。“跳槽比较容易,收入也不错。”这是林德月对自己两年职场经历的总结。
林德月的三个工作,都是属于服务业。他的频频跳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杭州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很多选择机会;而在专家的眼里,服务业在就业上具有很大优势。“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就业弹性。”树人大学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专家郑吉昌教授这样说,这为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恰恰是林德月不断跳槽成功的原因。
而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其对就业贡献率不断提高。据介绍,1978年———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8.2%,远远超过第二产业的26.3%。
那么,从“杭州制造”向“杭州服务”完美转身的过程中,对于老百姓来说,获得的最大利益显然是就业机会的增加。据杭州市发改委统计,2000年杭州市服务业的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以后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杭州市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平均可吸纳新增就业人员9902人,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数较多,平均分别可吸纳1101人和639人;按照第三产业(服务业)对就业增长贡献率48.2%计算,杭州市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平均可吸纳新增服务业就业人员4773人。
在杭州市“十一五”规划里,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将达到11%,如果按照上述的就业模型计算,考虑到倍增效应,5年杭州服务业将带来新增就业人口超过40万人。杭州市发改委认为,未来5年时间里,高技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其他行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最快,吸纳就业的潜力最大;其次为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杭州服务”助推“杭州创造”
“在从‘杭州制造’到‘杭州创造’转变过程中,‘杭州服务’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夏晴说。在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中,附加值最低部分是产中的生产,而处于高附加值的是产前研发和产后销售阶段。夏晴认为,产前研发和产后销售,其实都是属于服务业的范畴。
无疑,作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杭州要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占据一定优势的话,必须完成由“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的转变,这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