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努力
天成:把礼堂图书室“变”成教室
2.7比1,当这样的入学比例摆在天成教育集团校长孙宝瑞的面前,他不得不锁紧眉头:那么多报不上名的孩子该怎么办?
天成教育集团这次招收小学新生的一共有三个校区:新塘、水湘和黎明校区。原计划招收6个班级270名学生。但这样的录取比例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家长们一次又一次地往校长室跑,只盼着孩子有学上。
一定要想办法!孙校长开始琢磨,哪里还可以腾出空间来建教室。想了又想,讨论了又讨论,大家的目光一致聚集在学校礼堂。水湘校区和黎明校区都有个礼堂,全都被充分利用起来:水湘校区把原来的图书室改成了教室,图书暂时搬到了礼堂;而黎明校区则在礼堂里隔了一块空间做音乐教室,原本的音乐教室用来上课。这样一来,6个班扩大到了8个班,招生人数一下扩大到了400多人。
孙校长说,他何尝不想让每一个来报名的孩子都能有学上,但学校已经尽了全力。
明珠:租房子为300多学生安“家”
这一个月来,明珠教育集团的校长范琪几乎一刻也没松懈。他有一个重要任务——为近400个孩子租场地。
今年,明珠教育集团计划招收12个班近500名学生,录取工作早已经完成,可是家长们还是源源不断地上门求助。范校长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心为这些孩子解决问题,而惟一的办法就是租临时办学场地。
租房过程实在艰难,价格、地段都是其次,关键是场地适不适合办学,安全性怎么样,有没有学生的活动场地等等。在杭州,这样的地方实在少之又少。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范校长一直在四处奔波,一个点一个点地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天,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双方已经做了意向沟通,基本可以确定下来。
这一下子就能扩招6个班,解决近400个孩子的读书问题,范校长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而他现在仍对一部分家长感到抱歉,因为其他年级已经没办法再扩班了,所以实在无法解决插班生的问题。
现实的困局
民工子女上学难在哪里
杭州采取“公办学校为主,独立设置的外来务工子女学校为辅”的办法,努力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然而几年来杭州市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已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28.6%。按照杭州市区教育资源配置,一年的新生容量为2万名,最高峰时期也只有2.3万名。而今年杭城常住居民学龄儿童为1.45万名,六城区登记的外来务工人员学龄子女现已达1.52万人,义务教育资源远远赶不上外来生源的快速增加。
杭州市教育局局长徐一超说:“随着杭州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剧增,目前已经超过杭州市义务教育资源可承受的临界线,江干区、下城区、拱墅区、西湖区压力尤重。”
其实每年的七八月份,杭州都会面临这样的阵痛。即使学校招生人数年年增加,新校年年建成,最终却仍有相当数量的孩子被拒绝,没有机会坐在城市的教室里。
“今年是出生于2000年的‘世纪宝宝’入学高峰,本地孩子加上外地孩子,教育资源根本不够。”杭州一主城区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不得不严格按照杭州市有关规定,对外来务工子女入学设限。即入学孩子的父母必须有暂住证、劳动合同。江干区还新增了一条:必须支付社会保险半年以上。
杭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程笑君告诉记者,目前登记的外来务工子女中符合入学条件的大概有7000多人,这些孩子的读书问题已基本解决,而要解决超出的8000多名不符合条件的孩子读书问题压力非常大。
“这些孩子中,很多是父母刚来杭州打工,孩子转学来的。”程笑君说,目前,教育部门采取的对策是符合条件的坚决接收,尽可能多收,不符合条件的尽量做工作,劝其回原籍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