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丢了一个窨井盖,以前一般要等到有人发现并报告,才能得到修补。现在,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通过信息采集员把险情传输到管理部门。昨天,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顺利通过国家建设部专家组的验收,杭州成为全国首批十个数字城管试点城市中第一个过关的城市。
数字城管覆盖全市区
数字城管是应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对窨井盖、路灯、果皮箱、停车场、立交桥等城市家具的逐一编号,录入数据库,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被誉为城市管理再上新台阶的“撒手锏”。
自今年3月28日,杭州数字城管试运行以来,城管办已经把目前市区的196.5万余件“城市家具”进行了编号。每件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号,其部件材质、规格、用途、产权单位、联系人等信息,都录入了“数字城管”的数据库中。
数据库的建立打破了政府各部门信息相对独立的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现在已经有172家网络单位接入了数字城管系统,并与部分公安视频监控、桥梁在线监测、城市防汛等系统进行了互联,实现了资源共享。
目前,数字城管网络已覆盖了杭州市区各个角落,面积达190平方公里。
一天处理一个月的量
实现网络覆盖后,大大节约了城市家具破损后的处理时间。据了解,一旦信息输入系统,每条信息前就会有3盏灯,就像路口的红绿灯一样,显示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别表示问题的处理时限。绿色表示在处理期限内,黄色表示已接近处理时限,红色则警告已超过时限。
如发现有一个窨井盖破损或丢失了,按照数字城管部件性质和事件处理时限,必须在4个小时内换上一个新井盖。如果超过4小时还没处理好,红灯就会发出警报,提醒必须加快处理。
系统试运行4个多月来,城管部门已凭借该系统发现并处理问题14.9万件,每天处理的数量相当于以往一个月的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管理流程更为透明化。
信息采集市场化运作
除了用网络管理“城市家具”外,城管部门还对数字城管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创新,大胆尝试“市场化运作”,由政府出钱买服务,让百姓得实惠。
建设部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这种由政府制订标准,将信息采集任务招投标给专业公司承担的运作模式,克服了政府雇员采集信息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从目前的运作情况看,预算的采集经费大幅下降,问题发现量明显增加。既节约了资金,又提高了效率,同时也促进了采集公司之间的竞争,提高了服务质量。自试运行以来,平均每天立案的信息达3000多条,让“城市家具”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了及时暴露。
尝到了数字城管的“甜头”后,杭州市城管办还将进一步拓展其管理范围,把地下管网系统监控、路灯节能监控改造、燃气在线监测、市政河道水位水质监测联网、防汛决策系统、截污纳管甚至犬类管理等“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