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主课。语文书上圈圈点点再正常不过,“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也习惯注在书本上;数学有各种习题,直接在上面练习作答也是必需的。“我们的设想,书本最好还是能‘空白’的,否则都做了出来,提前告知会影响后来人的学习;而且最好能放在学校,用不着每天背回去。”黎明校区负责人蒋红老师说。
怎么办?别看问题是关于课本,其实答案得从教学上找。蒋老师回答,课本循环随之带来的是教学的变化,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慢慢引导学生,“和课本保持一定距离”,“这种节约的前提是,不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反而促进孩子学习效率”。暑假里面,学校要求六年级的所有任课老师,把书本中的习题全部都做了一遍,“老师做过后,要有所升华。比如课本上有五道题目,老师最好重新设计出一道新题目,涵盖五道题的知识点,这样就用不着去对着课本做了,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听老师讲课。”
至于书本卫生的问题,学校也做了考虑,参考图书馆,用紫外线消毒,用干燥剂保持干燥。学校有个理想:到最后,课本就是属于学校的一种财产,如同课桌椅子一样,是编号的,学生在一年年的变动中,而课本是相对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声音———
有人说课本只是参照物有人说温故而知新
孙校长说得很坦诚,既然是试行,就一定是在摸索中进行,不可能全部做到“一步到家”。家长们的态度,和这一举措成功与否有很大关系。这之前,学校一直通过家长委员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昨天,又把41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请到了学校,再次听听他们的想法。
41位家长中,37位同意把书“好好保存,用完后送给下面的学生”,30位家长愿意“接收上一级的学生传下来的书本”。大家的理由很多,“放在家里也没有用”,“以后回学校来还能看到自己孩子用过的书”,“教育孩子节约,学会珍惜”。老家安徽的俞立兵,女儿在此读书,他说,孩子毛手毛脚,无论是送书还是接收书,都能让她细心很多,“关键还能学会负责”。
但持怀疑态度的家长也有。有家长认为,再省钱也不能省孩子的教育费,节约是对的,但要是为节约,就把课本循环使用,就有些过了,“孩子不能带书回家,就不能温习功课。课本作为学习工具,肯定得人手一本且随身携带,平时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翻阅。”
在杭州日报“教育聊吧”上,一听说此事后,家长也明显分成了两派。赞同方的代表说,节约的前提是不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课堂上认真听讲,在校完成作业,课本只是一种学习的内容参照物,关键内容还是得记在笔记本上。内容少而清晰,又经过仔细听讲而记录的,复习起来也轻松。反对方的代表说,读书需温故而知新,而课本循环使用后,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家长为此很担心孩子成绩受影响。还有家长担心,病菌的种类很多,小孩子又不懂,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学校的消毒能不能完全杀灭病菌?”
也有老师感到困惑。一位数学老师就表示,数学重在练习,课本上有很多好的典型练习题,很有必要做,不能做在课本上,只能抄下来做,这样就浪费了不少时间。“语文也一样,很多知识点要结合课本进行,纯粹做笔记毕竟有点脱节。”
他山之石
在美国,因为教材相对固定,一本教材至少要供8个学生使用,教材的使用寿命为5年。学生用的课本是从学校借的,学期完毕之后要把课本还给学校。在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课本循环使用已经形成制度。经过多年摸索,它们在旧课本回收、发放、保证卫生等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曾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结果遭到了很多家长的反对。有家长甚至给孩子买两本书,一本保持整洁用来应付学校的循环使用,一本用来自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