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市加商场的组合,让不少年轻人对重开的世纪联华杭州庆春店满是好奇。这也使得店长姚杨宏隐约感到,他们渴望的主力消费群正在慢慢靠近。
老店新开的秘密
今天,杭城生意最火的超市——世纪联华庆春店重新开业。进口食品、进口商品大幅度增加;ONLY、NIKE、VERO MODA等名牌服饰将进驻……近几天,消费者从各种渠道打探着老店新开的秘密。而对姚杨宏来说,几个月的辛苦装修,让人耳目一新的格局背后,其实有着一个更重要的目的——让年轻消费者撑起庆春店的半边天,从而实现超市的转型。
嘈杂、拥挤,这是很多年轻消费者对超市大卖场的印象。为此,刚工作3年的小戴把每周逛超市的频率控制在一次。尽管用来大采购的购物车里,矿泉水、饼干、麦片、牙膏、洗发水、纸巾、酸奶……每次都会出现超载,但他宁愿大包小包像超级搬运工似地一次性完成任务,也不想增加进超市的次数。
“年轻人之所以不愿多逛超市,主要有两个原因。”姚杨宏告诉记者,他们曾做过市场调查,发现除了日用必需品,超市吸引年轻人的商品太少,其实颇具消费实力的年轻人也有shopping欲望,但他们更愿逛银泰百货等商场的地下超市,却很少逛大卖场式的超市,“这与普通超市的环境和布局有很大关系”。
这次重新开张,该超市不仅将年轻人喜爱的商品从先前的7%增加至20%,把原来地下一楼改成了停车场,方便越来越多拥有私家车的年轻人,还针对年轻人独居或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改变蔬菜散装挑选的方式,由专人以半净菜方式,将青菜、芹菜等包装成恰好一盘菜的分量,消费者拿回家,只需稍稍过水就可进锅。将超市原本橄榄球型的商品结构做出如此大调整,就是希望“处在橄榄一端的年轻顾客比例从以前的35%提升至50%”。
不止超市,就连一向不缺年轻顾客的商场,如今也为如何抓住年轻的心而大动脑筋。四大商场中,化妆品销售相对较弱的杭州百货大楼,在这个月也将开出欧洲最大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在杭州的第一家分店,并采用易被年轻人接受的开放式货架,想以此升温化妆品销售。“年轻人喜欢的品牌都会有,中产阶层和有实力的年轻购买者将是我们的目标群。”
而银行业更是未雨绸缪,“大学生毕业工作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购买保险,也不是理财,而是申请信用卡。”业内的这一调查让各家银行都大做信用卡文章。前不久浦发银行就推出了专门为年轻人度身定制的WOW(我)卡。而积分兑换的礼物,也往往专挑年轻人口味,从维尼熊到运动用品、数码产品。“年轻人较易被新事物吸引,银行通过这些手段,如同先‘放水养鱼’,扩大年轻客户群。然后挑选对银行有利的‘鱼’,并培养他们成为长期的忠实客户。”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说。
商家垂涎新一代
“成功?我才刚起步呢!”周润发的这句台词,被现在的商家在年轻消费者身上做出了另一种解释。
尽管从经济学角度讲,老人和孩子是纯粹的消费者,但作为收入的创造者,中青年人才是真正的消费实力派。其中刚刚进入社会,充满冲动性购物欲望的年轻人更是商家垂涎的对象,因为他们的爆发力充满持续性:从一个人的生活到两个人的生活,再到三个人的生活。在商家眼中,年轻消费者并非生理年轻,而是经济学上的年轻人:年龄在25~35岁间,已就业,收入稳定,且有消费能力和消费决定权。所以,“25岁,他们才刚成为我们的主力消费群。”
“现在25~35岁之间的年轻人,没吃过什么苦,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讲究个性,追随潮流,很容易接受享乐生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明伟认为,和当年美国“婴儿潮”一样,眼下这批年轻人已成为真正的消费主流,特别是随着“6+1”格局下长大的一代也加入年轻消费群的队伍,这种表现会更加明显。所以商家在商品结构、产品设计等方面开始做种种转型,以提高商品附加值。为配合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的变化,包括汽车、化妆品等在内的顶级品牌也急于“永葆青春”,走年轻化线路,期望用年轻化来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