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直是优秀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形象。然而,今天的学生、家长,甚至老师自己,都不喜欢这样的形象。时尚教师是怎样的呢?麻辣?亲和?漂亮?威严?在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前,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为此做了一份当代教师优秀品质的调查,点击率最高的词汇是:有责任感又不乏幽默感。
选择“朴素”品质的人最少
此次调查共回收问卷6651份,调查对象涉及全省城乡不同职业的家长1869名,城乡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1088名,城乡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3494名。数据显示,在学生眼中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是:责任感、善解人意、幽默感;在家长眼中是:责任感、耐心细致、有爱心;而在教师眼中则是:责任感、有爱心、有学识。
其中,责任感作为好教师的首要品质,家长、教师的认同度均超过60%,学生的认同度超过30%。不过,对好教师的第二、第三品质则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此外,除了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之外,家长眼中其他构成好教师的重要品质还包括公正、大胆创新等;从学生这一方看,这些品质包括民主平等、亲切等。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结果还显示出传统美德开始退出教师最重要品德行列。家长、学生选择诚实、朴素、勤奋等作为教师最重要品质的,不到1%,而选择朴素品质的,更是不到0.5%。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度低,但在家长和教师眼中,传统美德的认同度仍高于对教师外在形象(漂亮、时尚、可爱)的重视;而在学生这一方面,情况正好相反,对这一组的认同度则比较高,达到5%,靓丽可爱的老师显然已是这个时代的学生心目中的新宠。
对于好老师的N种定义
其实,在每个人的眼里,好老师的定义都不尽相同。近日,在由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当代教师优秀品质”教育论坛上,每位嘉宾都用语言为好老师画了一张素描。
好老师≠天使-浙江省教科院院长 方展画
我觉得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天使化”了。其实“天使化”和“妖魔化”一样不好,因为它在无形中给教师造成了过重的心理压力,使得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我一直纳闷,为什么教师的形象始终都是“蜡烛”、“春蚕”,那么悲壮,而不能与学生共成长、共快乐。
据调查,传统的朴素、勤奋等品质正逐渐退出好教师的优秀品质最重要的构成元素的行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成了现在对好教师的新要求,学生也越来越注意教师的外在形象,好老师应该也是靓丽、可爱的。这就难怪温州某所职业学校前不久为每位教师拨了一笔300元的专款,鼓励教师们购买时装,打扮得漂漂亮亮进校园。
而学生、家长们对责任感这一优秀品质的认同,说明原以为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现在看来还应该是尽责的,无论学识渊博与否,他们应该更有爱心、更民主。这也迫使我们对现行的教师培训方式进行反思,难道单纯的通识教育就够了吗?
不要沦为“教奴” -浙大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 周谷平
据说社会上最近出现了个新名词,叫做“教奴”。顾名思义,就是“教育的奴隶”。
我认为这是教育的一种异化。教育本身应该为人服务,现在却让人成为它的奴隶。教育也应该以老师为本,更不能让老师沦为“教奴”。教师需要适应社会,同时也要以清醒的头脑保持距离看待这个社会,最终才能成为学生、家长一致认同的好老师。我常在想,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当老师?当教师有时也需要天赋,比方说最容易吸引学生的幽默感,有些人就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的心理品质和品行天生注定不可能是好老师。
成功的教育:培养守法的公民-浙江教育学院教管分院小教系副主任 游小培
爱心是当老师的基础,更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最重要品质。有爱心的人才有亲情,才能表现出幽默的一面,才能为学生呕心沥血。
以我的一些切身体会来看,由于当代社会评价更注重结果,导致功利性也渗入校园,有时校长眼里的优秀教师在学生眼中可能是“魔鬼”。不仅校长、家长与学生对好教师的要求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对好教师的要求也不同。
我认为评判一位好老师的标准不是看他培养的学生有多少人成才,毕竟人才是少数,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成才概率基本在1%到2%左右,如果每位老师都把精力耗费在培养这1%到2%的学生身上,实在太浪费了。事实上,只要让学生在校时快乐,成人后是守法公民、有责任的员工,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就算成功了。而这种成功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