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朱某今年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他在朋友的推荐下,一口气读完了《圈子圈套》。他告诉记者,他还不懂得人心险恶,只是想认真做好工作,结果却在工作中被人“暗算”。面对职场的残酷争斗,他不知道如何熬过去。这样的职场小说让他思考了很多,感觉自己也在体会中慢慢成长。
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读者回答得最是“露骨”:“朋友们都在看,我不能不看;同事们都在看,我不能不看;竞争对手们都在看,我更是不能不看。”
很多读者认为,职场小说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它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这类书主要是职场人看的。大家都经历过一些职场中不开心的事情,很多人一直都忍着。阅读这些小说的时候,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种宣泄”。
有关作者——谁在写职场小说?
记者调查发现,职场小说的作者身份大多很特殊。他们往往不是专业作家,而是在职场打拼多年、并在行业内颇有成就的职场高手。作者在职场的丰富经验和权威感,正是让“职场小说”走红的秘诀。
《圈子圈套》的作者王强,是清华大学的工科硕士,从联想集团一名普通员工,飙升为两家跨国软件巨头在中国区的总经理,他堪称职场精英。《输赢》的作者付遥更是实战派销售专家,曾在IBM、戴尔做过销售主管。《走出单位》的作者栗陆莎,现任壳牌中国集团沟通事务经理兼新闻发言人,还做过外交官和大学老师。
这些辉煌的职场经历当然让他们的小说更真实,更有吸引力。王强就说:“小说里有我的影子、我的元素、我的因素,但不完全是我的影子。里边也有我老板的影子。”
在一些职场成功人士做热“职场小说”后,记者发现,很多普通的职场人也开始写下自己在职场的喜怒哀乐,以及自己眼中的行业。在网上,很多普通人已经把自己写的职场小说放在论坛上连载。
崔颖在上海多年从事美容行业,最近,她刚写了一部职场小说,正在寻找出版机会。她告诉记者,在这个行业做了多年后,感触很多。于是,她借“办公室政治”这样的题材,揭露了美容行业的种种弊病和潜规则。
有关建议——盲目模仿不可取
当一部部职场小说出炉时,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作品呢?
王强说:“我不是要教你诈。”他认为,小说的应对策略是读者可以借鉴的,比如如何抓住机会,如何赢得客户的心,如何与老板、同事打交道等等。但他也认为,“职场之道中有很多经验、很多智慧,需要我们每个人去领悟”。
而浙江工商大学教师、社会学专家马良博士却很直接地奉劝年轻人,不要希望能从这些职场小说里学到自己应对职场的方法,“很多人想从中学一些人与人交往的技术,但这种企图‘偷几招’的做法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在马良看来,虽然小说里的很多情节常常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但毕竟每个人所处的职场生态环境是不一样的,把成功人士的经验成功迁移到自己身上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盲目去学,常常会学偏。
在他看来,职场小说之所以大有市场,是因为很多年轻人思考的深度不够,遇到问题不在自己的环境下去反思,而想把职场小说里的东西拿来生搬硬套,“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
“想要在职场成功,最重要的不是那些所谓的职场技巧,而是做人的信念。”马良这样告诫那些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