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郎坝到秦代古长城
《史记·西南夷列传》有云:“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史书上的这番文字,成就了一个重要的成语“夜郎自大”。一直以来,人们都说夜郎是汉时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但没人说清楚它究竟在哪里,有人说在安顺,有人说在桐梓,还有人说整个贵州基本都是。
罗开富沿长征路采访的时候,也考虑过这个问题。1985年1月25日晚上,罗开富从川黔公路折小道走进了一个叫夜郎坝的地方。事先有人告诉他,到了夜郎坝,可以看到古夜郎的遗风。
夜郎坝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夜郎乡,是一个山间盆地,面积约五六平方公里。《贵州史专题考》一书说:春秋末期以前,夜郎是西南部一个部族联盟的国都(今安顺县境内)旁边的一个小国,实际上是个小部族。战国初至西汉中期,古夜郎国控制的疆域已经很大了,其中包括桐梓和夜郎坝在内。唐初,夜郎所置地域小了,但仍设有3个夜郎县,其中一个是现在的桐梓县。北宋时变夜郎为一个夜郎郡和两个夜郎县。这本书告诉人们,夜郎这个词的实际意义,在历史上变革到宋代告终,元以后不再作具体名称。
从这本权威考证的著作来看,夜郎古国始于贵州安顺,到最后即宋代的夜郎一郡二县都基本在今天桐梓境内。罗开富认为:书上说,元以后不再作具体名称了,也许指县的名称。不管怎么说,“夜郎”名称保留了1343年的这个夜郎坝实在是太珍贵了。
到达夜郎坝后,罗开富异常兴奋,夜游夜郎街。“这是一条人字形大道,不通汽车。路面上铺着鹅卵石与麻石,街边大都是古老的屋宇楼阁,骑街廊檐有丈余宽,可为行人遮日挡雨。” “街边店铺稀少,却很整洁。奇怪的是有的店铺一边开着电灯,一边还点着油灯。因为整个夜郎坝当时还未通汽车,所以夜间的街面清静。”
夜郎街主道不足500米,街的尽头,便是传说中李白“百块诗碑”的所在地。这使罗开富想起了李白为其好友王昌龄被奸臣中伤,由江宁丞相贬为龙标尉而写的一首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借着月光和手中的电筒,罗开富在凤凰阁附近居然见到了“李白坟”。其实,李白并未到过夜郎。李白为王昌龄打抱不平后,自己也得罪了朝廷,被贬发配夜郎。李白闻讯,发出了“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的悲叹。幸运的是,李白在流放途中,行至巫山时遇赦得还。桐梓县文化局的干部告诉罗开富,人们在此建造李白坟,表达了夜郎人对李白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与哀思。
第二天,罗开富在夜郎坝采访并拍了一些照片。告别夜郎坝时,他隐隐有些担心,担心原汁原味的夜郎坝会在今后的某一天变味。他的担心在后来的日子里得到证实。2005年秋,当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的山里诞生出一座红军长征博览城的时候,人们看到了按照罗开富当年照片复制的夜郎街景。而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坝的正宗街道,已经荡然无存。今后,夜郎坝人只有远足东阳横店,才能瞻仰到自己祖先的文化“遗迹”了。
70年前,红军长征之路大都比较偏僻,即使罗开富行走时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依然交通不便。但是,一些古代文化遗址却保留了下来。在甘肃省通渭县,罗开富采访了秦代古长城遗址。罗开富介绍说:“通渭县境内保存着250多里长的秦代古长城,不少地段的城墙还保存完好。”罗开富发现,这里的红军长征路线大多与古长城平行。当地群众家中的堂室里,都挂着笔力遒劲的对联和国画,显现出黄河儿女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情趣。
来到陕甘交界处的老爷山,迎着1985年的第一场雪,行进在古长城上的罗开富被眼前的烽火台迷住了,他发现烽火台的石质和勾砖缝所用原料同用黄土夯筑的古长城不一样。当地向导告诉他,这个烽火台还是宋代范仲淹在此为官时修筑的。
说到老爷山时,罗开富从他的椅子上站了起来。20多年前徒步采访长征路的一幕又在他的眼前展现,他说:“老爷山是红军长征进陕北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我站在山上,眺望黄土高原,气势磅礴,风光无限。这天是1985年10月16日,是我重走长征路整整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年里,我渡过24条大河,翻越18座高山,经过了红军攻占过的60多座城池;这一年里,我还饱览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和少数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说到这里,罗开富突然提高了嗓门,“我觉得,从自然和人文风景角度看,红军长征路又是一幅巨型的色彩斑斓的迷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