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成功之处的同时,温州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几条需要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完善法规,以应对紧急状态下的群众大转移以及被转移群众的安置、吃饭、疾病等情况,适应防御台风的现实要求。这次温州市实施群众大转移的法律依据是防洪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是,这些法律对紧急状态下的群众大转移并无详细具体的规定。在此情形下,被转移的人们可以听政府的号令,也可以不听;用来安置的学校、民宅,可以接收转移过来的群众,也可以不接收。还有诸如被转移群众的吃饭与饮水问题如何解决,被转移人群中发生流行病怎么处置之类问题,现行法律法规都不够明确。
温州的一些干部和专家建议,政府在紧急状态下,法律应赋予在处理包括台风登陆等突发性事件需要享有的紧急权力,作出尽可能明确、详细的规定。如制定发布对个人活动有限制的紧急措施与处罚的决定、命令权,征用房屋和交通工具的权力,强制疏散、强制隔离的权力等。如果有法可依,在频频登陆的台风面前,今后的群众转移等工作一定会做得更为出色与规范。
二是对转移避险安置地点的安全标准制定相关规定,使安全标准有法可依。苍南县是这次台风“桑美”登陆的重灾区。在台风来临前一天,苍南县发动各级干部近万人,根据防台预案和转移命令动员与安排沿海地带10万多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但是由于避险安置点缺少可依照的具体标准,给基层干部的实施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据了解,温州市从2004年开始就实施避险移民安置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293个地质灾害点17000余人的避险移民安置工作。但是这次强台风让他们看到了脆弱的民房质量,面对台风过后到处是残墙断壁的惨状,他们认为仅靠建一些移民避险点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他们提出设想:通过科学规划,在沿海每个村庄建造一座统一建设标准的高质量的避险台风转移安置房。这些转移安置房可一房双用,平时作为村办公楼、党员活动室或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台风来临时用来转移避险,从而确保群众转移安全。
三是进一步强化科普宣传,普及外来务工者和市民避灾避险自救知识。温州有外来民工近200万人,这次党员干部在帮助群众转移过程中,一些市民尤其是外来务工者对将要降临的天灾的危害性和自救知识了解甚少,有的对政府实施的紧急转移不够理解。一些人甚至在政府发布台风转移令后,不听乡村干部的苦劝,死活不肯撤离险境。温州市领导认为,大力开展科普宣传非常重要。
温州气象专家分析,这次在温州苍南县登陆的台风“桑美”是8月10日晚5时25分,如果再晚三个小时登陆,正是天文大潮位涨到最高点,就可能会形成台风海啸,如果17级的飓风与天文大潮碰头,那后果不堪设想。许多干部群众都认为,这次超强台风警醒我们,要进一步强化防大灾和特大灾害的意识,尽早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工作,不能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