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们在银杏树下的东墙上看到7块镶嵌在墙上的古石碑,有的石碑历经岁月磨砺,已经有些残缺,但碑上文字清晰可见。其中,明代正德十五年(1520年)立的“衢州孔氏家庙碑”是现存最早的文字石碑。
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的“衢州重修孔氏家庙碑”上,铭刻着兵部尚书李之芳撰写的碑文,其中写道:“自唐开元后,郡邑皆立孔子庙,有司岁时奉祠,至今不废。而为孔氏之家庙者,遍行天下,惟曲阜与衢州耳。”
正当我们奋力抄写碑文之际,一旁也在读碑的衢州学院学生兴奋地交头接耳着。原来,他们在清代同治六年的碑文中读到当时浙闽总督左宗棠等浙江官绅捐银捐物重修孔氏家庙,并赎回濠田,续置家塾义田的记载。庄月江告诉学生,这是清代衢州府教授何汝枚撰写的碑文。
衢州孔氏家庙开设家塾讲授四书五经古已有之。上世纪初,家塾先后改为中学和小学。1936年,小学成为衢州私立尼山小学后,招收本地儿童入学学习,普及儒家传统文化。一年前,衢州孔氏家庙中开办了“读经班”,报名者十分踊跃。现在,每星期日下午,儿童们的琅琅读经声和他们天真稚趣的笑脸成了这座家庙中一道新的风景。
走过银杏树下的大成门,眼前是两排翠绿的柏树,我们从柏树间缝中向前望去,就是气势恢宏的大成殿。
大成殿前和大成殿中,分别高悬着雍正皇帝书写的匾额“生民未有”和康熙皇帝题写的匾额“万世师表”。大成殿中,孔子彩塑像高达4.5米,两侧的伯鱼、子思塑像栩栩如生。这里是衢州孔氏家庙的中心,也是人们祭拜孔子的重要场所。
与大成殿融为一体的东庑和西庑,以雕塑与图文形式向我们讲述衢州孔氏家庙的历史故事。
来到衢州孔氏家庙,大成殿西侧的思鲁阁是不能不去瞻仰一番的地方。思鲁阁是衢州孔氏家庙的一大特色。据说,孔氏后裔南迁衢州后,时常思念故乡曲阜。为寄托这份思乡之情,他们在大成殿旁建造思鲁阁。每逢春风荡漾、秋雨绵绵,或是乡愁袭来时,孔家人便登上思鲁阁,北眺故里,寻找一种别样的精神慰藉。
庄月江领我们步入思鲁阁参观。思鲁阁内,供着两件“镇庙之宝”:孔子夫妇楷木像和先圣遗像碑。相传,楷木像为孔子得意弟子端木子贡所刻,孔子遗像系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据介绍,孔子夫妇楷木像高60厘米,孔子长袍大袖,形象生动。先圣遗像碑高2.07米,宽0.85米,碑额篆刻“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16个大字。刻像有“衣冠佩剑,有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之”的美誉,是唐代后有关典籍中孔子的标准画像。明正德年间重建家庙时,主事者在碑背补刻新建家庙规模图。此碑系宋碑,是衢州孔氏家庙中时限最早的古碑。但是,我们现在只能在思鲁阁大厅内瞻仰到吴道子所绘的孔子遗像石碑真迹,而孔子夫妇楷木像于1959年被曲阜孔庙借去之后一直未归,现在思鲁阁里的木像仅为复制品。
以大成殿为中轴线,与思鲁阁对称位置的建筑叫圣泽楼。这里是衢州孔氏家庙的藏书楼,收藏着儒家经典的历代版本,还有孔氏家谱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