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也给我省众多企业带来压力。据初步测算,受出口退税政策影响,我省纺织品、塑料制品等商品全年将减少退税近20亿元;钢材等商品将减少退税2.5亿元。
高成本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浙江不少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这一趋势同样显现于我国整个沿海发达地区。
据经济专家分析,要素成本上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遭遇且无法阻挡的问题。从日本经济发展的轨迹也可以看出,近50年来发展的成本一直呈上升趋势。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只是更早、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成本上涨的切肤之痛。
去年以来,我省主要领导多次强调,企业生产成本逐步提高是一个长期趋势。对此,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协调。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成本时代的提前来临,对浙江经济来说并非坏事。它将逼迫我们加快发展模式的转型,进一步加快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步伐。
跨越“高成本”,需要企业改变运营模式,持续激活内部的创新动力
如何应对和跨越高成本时代?这是企业无法回避、必须解答的问题。
正如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沈建明分析的那样,高成本相当于设了一道准入门槛。如果你承担不起这个地区所需的工资水平,支付不了环境保护的成本,生产不出与众不同的高附加值产品,那么你只能被市场无情淘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浙江企业只有顺势而为,摆脱过去那种对资源消耗型的路径依赖,转向合作与创新,才能及早跨越“高成本”。事实上,务实的浙江人已经在寻求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在合作中降低运营成本,增强赢利水平,正成为不少企业应对高成本的务实之举。
面对来自煤、电、油、运价格上涨和水泥成品价格暴跌的双重挤压,浙江三狮集团公司董事长姚季鑫说,在强化内部节能降耗的同时,还要创新思路,与同行合作,在不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品牌优势,扩大规模,降低运营成本。而把有限的资金,瞄准未来节能建材市场的商机,拉长产业链。
合作,也使同样处于成本挤压中的一些化纤企业避开传统产品市场,开辟出一片新的“蓝海”。
我省最大的化纤生产企业浙江恒逸集团公司,通过联合其他化纤企业,共同推出化纤新品种,以差异化策略引导流行潮流,以绕开“红海”里的低价肉搏,谋求企业效益。生产线还是原来的,但由于创新生产工艺,恒逸集团以较少的投入,略加改造,生产出了高档次的长丝,每吨能多卖一两千元。
这是企业运营模式创新带来的积极变化。在有头脑的企业家看来,高成本的外部压力越大,越能激活企业内在的创新动力。
同样面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人本集团却依然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其背后是集团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2.7%投入轴承研发,每年投入700万元培训员工,不断开发出适合高端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人本集团董事长张童生说:“能否跨越高成本,关键在于能否生产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