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舍得在创新上投入,谁就有可能在高成本时代胜出。
成本挤压的推动和各种创新的拉动,正成为浙江企业负重跨越的两大动力源泉。而以不变的创新应对万变的成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跨越“高成本”,需要各级政府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上多出高招实招
每一次宏观调控、每一轮要素成本上涨,相当于一次驾车爬坡,需要“换档加油”。作为政府部门,既要制订应对眼前的“加油”举措,先把车开上去;更要从战略上谋划“腾笼换鸟”,切实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帮助企业克服前进中的困难。通过加快电厂、路网建设,缓解要素瓶颈制约;通过组织企业赴中西部招工,缓解企业招工难;通过从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拓宽企业的资金来源……
跨越“高成本”,更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上铆劲。
国家质监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我国首次推出的2005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浙江排在江苏、福建、上海、广东、北京、重庆、天津之后,列第8位。这说明浙江的制造业大多还是劳动比较密集、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的传统行业。
于是,提升和做强制造业,成为我省各级政府引导经济结构转型的重点。
由省委、省政府牵线,与全国大院大所合作的十大区域创新平台,已经在一些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始运作;省经贸委相继出台了水泥行业、化纤行业等产业导向目录,引导行业性的结构调整。
各地在众多块状经济集群中搭建的创新服务中心,也成为服务带动区域产业提升的重要平台。绍兴县今年不仅牵头组建由省、县及企业共同投资的国家级纺织研发平台,还拿出6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奖励企业的设计研发与营销环节。乐清市也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资助高新技术产品的风险投入,做强电气产业。
在推进制造业本身升级的同时,更要从战略高度规划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大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强区萧山再次走到了前列。他们明确提出,跨越“高成本”,从长远看必须依靠高技术产业,力争用5年时间,使高技术产值对地方GDP的贡献达到10%,并把软件、汽车电子、数控机床、模具、生物工程等五大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在土地、资金等要素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一位企业家深有感触,浙江允许改革尝试的氛围,就是一种最好的资源,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土壤,才有浙江经济现在的活力。我们应该再利用这种资源去寻求高成本时代的新突破。
高成本时代,需要我们再创体制新优势,率先探索重要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探索更加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提供更多低成本的公共产品,营造更加规范有序、公平公正、诚信竞争的市场环境。让那些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企业在这一轮调整中把握机遇,率先冲向坡顶,带动浙江经济继续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