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城市森林建设是生态化城市的象征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刚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到20世纪后期,生态城市已经被公认是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建设生态结构合理、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生态化城市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
城市森林的发展历史并不长,还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之中。目前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有不同的理解,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城市森林概念,但已达成一定共识:一是城市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的植被体系;二是这种植被生长环境为城市里及其周边地区;三是它不是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们健康、提高文化生活水平为目的。
从生态化城市建设来看,城市森林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以城市为载体,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以城市绿化、美化和生态化为目的,以人为本,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城市生态化进程,促进城市、城市居民及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共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森林是由多种植物构成的有机复合体,有的学者根据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和侧重点不同,把它划分成六种类型,即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生产型和文化环境型。无论是哪种类型,森林改善环境的功能是最根本的。 (据新华社)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国家森林城市”是什么样?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指标,使国内各个城市参与评定这一称号有了系统标准作为参照。
这一评价体系对城市森林建设综合指标的规定有:
——城市森林建设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森林建设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
——以水网化和林网化作为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道路、农田、水系均实现林网化。
——通过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林木为主体的绿地,南方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北方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6%以上,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
——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建有绿化隔离带,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生态效益良好。
——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达到一定厚度,绿化效果好,注重自然生态保护,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齐全,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城市森林和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管理科学、规范、及时,建有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
——城市森林建设树种丰富,森林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能充分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反映当地历史、地域和民族等特色。
管理制度方面,评价指标还确定,城市森林建设必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管理法规和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和树木的严重事件。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