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
校歌“去留”师生起激辩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请问你读懂了浙江大学校歌的歌词了吗?如果读不懂,我们回去学古文还是与时俱进,选择新的校歌?”近日,浙江大学哲学系的一名教授王志成老师的个人博客差不多已被“踩平”。
王志成教授认为,70年前用文言文撰写的校歌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过于艰深,校歌的语言过时,应当保留校歌中的“求是精神”,改用白话,建议重新征集新校歌。
这一言论立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各种言论汹涌而来。
“不知道您身为教授是否汗颜?事实上有很多本科生都会唱校歌,并且理解校歌!”
“浙大的校歌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曲风清雅,歌词易懂却又意蕴深远,单从音韵上也是十分可取的……请恕我冒犯,如果读不懂校歌,便不配爱浙大。”
尽管王志成一帖已在浙大校园内被讨论得十分火爆,不过昨天记者致电王老师时,他在电话那头的语气十分平静,“我知道,现在是不同意我的人多,呵呵……但我觉得大家把校歌讨论起来是好事情,至少现在更多的人关注校歌了!”至于是否担心自己的博客被“踩平”,他笑笑说:“没关系,让大家争吧。”
说法 传统文化需要新载体
浙江大学为何让彩铃、Flash与校歌“相遇”?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军的答案是:宣传校歌,让广大师生更好地理解校歌、践行校歌。
据记者了解,浙大有学生在军训期间学唱校歌的传统,不过古典文献系的小叶至今还不能全部理解“嗟尔髦士,尚其有闻。念哉典学,思睿观通”的涵义。
尽管难懂,很多浙大师生还是觉得校歌很亲切,对它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人文学院合唱团团长刘维超,已记不清给同学们排练过多少遍校歌了。不过每次听校歌,他还是会有不同的感悟,校歌让他学会思考,求真务实。
对于采用Flash和彩铃等手段演绎校歌的做法,浙大传播研究所汪凯老师认为:“用新形式来包装传统的东西,往往能起到较好的传播效果。Flash、彩铃就是不错的载体,能够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校歌的内涵。”
李部长指出:“新世纪的大学在于科技与文化并荣,一流的大学更注重自身独特的精神传承。浙大校歌的内涵,是我们每个浙大人的骄傲。校歌的再创作能弘扬求是创新的精神,展示浙大人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浙大人知校、爱校、荣校意识。”
他还告诉记者,从9月份起,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唱响浙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预计在10月份培训一批校歌练唱骨干,随后由他们带领普及学唱,逐渐在浙大形成人人会唱校歌的局面。此外,学校还会编制一本普及校歌的小册子。